[发明专利]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6844.3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4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任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孝忠 |
主分类号: | F16H3/42 | 分类号: | F16H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无级 变速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是本发明人关于2015年02月03日提出的发明创造名为“错位变速齿条无级变速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1510055569.2的专利申请基础上改造而成。“错位变速齿条无级变速装置”采用的是齿条、错位变速齿条、变速交界处组件,高速旋转变速时容易发生咬齿现象。这就是“错位变速齿条无级变速装置”最大缺点。
本发明所提出的“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就解决了以上缺点,把原来的变速齿条、变速交界处,全部改成了有规律、上下相互交错、由上而下每个层次的单数或双数组成的“错位变速齿”。在高速旋转变速时,不会发生咬齿现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其为一种由锥体1、错位变速齿2、错位变速齿空间3、锥体斜面4、上锥体轴5、上锥体轴承孔6、下锥体轴7、下锥体轴承孔8、双棘齿轮9、上双棘齿轮轴10、上双棘齿轮轴承孔11、下双棘齿轮轴12、下双棘齿轮轴承孔13、框架14、上锥体盖15、下锥体盖16所组成的机构。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的基本结构俯视图。
图3、图4、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的变速示意图。
请看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其主要是在框架14内,有一锥体1,上面围有间距、尺寸相等的错位变速齿2围绕固定在锥体1上,并和双棘齿轮9中的一个棘齿轮咬合;双棘齿轮9可在锥体1上的错位变速齿2区间上下锥体沿斜4面串动,并可相应改变形成一圈整体错位变速齿数量;转动锥体1,双棘齿轮9随之转动,通过上串动轴10和下串动轴12动力输出。把双棘齿轮9、上串动轴10和下串动轴12通过上串动轴孔11、下串动轴孔13往上推时,锥体1上的错位变速齿2的数目在逐步减少,起到了减速作用;把双棘齿轮9、上串动轴10和下串动12往上推到框架14顶部时,与锥体1咬合的直径最小,锥体1上的错位变速齿2数目变为最少到0,起到了最低转速。反之,把双棘齿轮9、上串动轴10和下串动轴12通过上串动轴孔11、下串动轴孔13从框架14顶部往下推时,在锥体斜面4的逐步的作用下扩大了直径,使锥体1上的错位变速齿2的数目逐步增多,起到了加速作用;把双棘齿轮9、上串动轴10和下串动轴12往下推到框架14底部时,与锥体咬合的直径最大,锥体1上的错位变速齿2的数目变为最大,起到了最大转速。
该双棘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可用于一切变速装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孝忠,未经任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6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级变速动力轴承
- 下一篇:一种电磁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