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伏直流驱动的便携式户外用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7198.2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3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申长军;韩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流 驱动 便携式 户外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户外用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伏直流驱动的便携式户外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夏季高温天气频发,使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劳作的人们饱受高温的煎熬。在高温天气下,伴随着人体汗液的蒸发,有时会使人产生中暑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炎热的户外,如何对人体合理的降温,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为解决户外降温困难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可以佩戴在头上的小风扇,但是这种小风扇是充电式的,不能产生持续动力,其降温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可见,若要在户外实现降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为降温装置提供足够的电量使其能持续的运行和如何提高降温效果使人体能真正感觉到凉爽舒适。此外,为了便于携带,缩小降温装置的体积也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能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户外易得,这使得太阳能发电成为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户外供电方式,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通常要采用光伏发电设备。市面上现有的光伏发电设备主要是单晶硅电池板、多晶硅电池板或薄膜光伏电池,而单晶硅电池板和多晶硅电池板都存在体积大且质量重的问题;考虑到户外活动者或劳动者对于便携式的需求,薄膜光伏电池因具有挠性、可弯曲性及质量较轻的优势,成为了户外太阳能发电的优选设备。
在研究中发现,人体之所以感觉到炎热,其实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曝露于太阳光照下,受太阳光的照射后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因此在户外活动或劳动时,采用遮挡物避免阳光照射人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感,但是单纯的遮挡阳光所带来的降温效果非常有限,通常还需要配合降温装置进行降温,目前较为常用的降温装置大多是基于蒸发冷却技术,而用的较多的是直接蒸发冷却技术。一般来说,直接蒸发冷却装置主要分为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装置和直接喷雾式蒸发冷却装置;其中,直接喷雾式蒸发冷却装置由于体积轻巧而且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可用作户外降温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伏直流驱动的便携式户外用降温装置,利用薄膜光伏电池发电供给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使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能在户外连续运行;此外,整个装置体积轻巧非常适合随身携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光伏直流驱动的便携式户外用降温装置,由通过线缆依次连接的太阳能供电单元、储能-储水一体化单元及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组成。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太阳能供电单元由贴附于衣物表面上的薄膜光伏电池组和接头a组成,薄膜光伏电池组通过线缆e与接头a连接;接头a通过线缆a与储能-储水一体化单元连接。
储能-储水一体化单元,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储电-控制单元和储水瓶;储电-控制单元和储水瓶均与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连接。
储电-控制单元,包括有通过导线连为一体的微型控制器及聚合物储能电池;微型控制器上设置有接线柱,接线柱与线缆a连接;聚合物储能电池上分别设置有接头b和万能接头,接头b通过线缆b与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连接;接线柱和万能接头均伸出壳体;
储水瓶内设置有微型直流水泵,微型直流水泵通过线缆c与接头b连接,微型直流水泵还通过软水管与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连接;储水瓶上设置有伸出壳体的加水口。
喷雾-风扇蒸发冷却降温单元,包括有喷雾风扇降温单元和遮阳帽,喷雾风扇降温单元通过可调整式支架连接于遮阳帽的帽檐上。
喷雾风扇降温单元,包括有固定于风扇固定支架上的风扇和环形喷雾单元;风扇通过转动控制轴与微型直流电机连接,微型直流电机也固定于风扇固定支架上;环形喷雾单元位于风扇前方,且环形喷雾单元的中心与风扇的转动控制轴连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环形喷雾单元与软水管连接。
环形喷雾单元由环形喷雾管和多个均匀设置于环形喷雾管上且面向人头部喷雾的喷嘴组成。
可调整式支架由可弯折支撑架和伸缩杆组成,可弯折支撑架的一端与遮阳帽的帽檐连接,可弯折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伸缩杆与风扇固定支架连接。
可弯折支撑架由多根连接杆依次活动连接而成;伸缩杆由多根依次套接的钢杆组成。
薄膜光伏电池组由多块薄膜光伏电池通过线缆d依次串联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7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