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梅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7305.1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C9/12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成立珍 |
地址: | 211224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梅 酸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目前,杨梅酸奶的研究比较少,现有技术中多着重于丰富杨梅酸奶的营养价值,以及色泽、口感和稳定性等,而其中最主要的乳酸菌含量往往被忽略,导致一些杨梅酸奶乳酸菌含量过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杨梅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梅酸奶,它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成:
杨梅汁100份、牛奶120-180份、白砂糖20-60份、无水奶油60-80份、
黄原胶20-40份、双歧杆菌0.01-0.05份、乳杆菌0.04-0.08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杨梅酸奶主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成:
杨梅汁100份、牛奶140-160份、白砂糖30-50份、无水奶油65-75份、
黄原胶25-35份、双歧杆菌0.02-0.04份、乳杆菌0.05-0.07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杨梅酸奶主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成:
杨梅汁100份、牛奶150份、白砂糖40份、无水奶油70份、
黄原胶30份、双歧杆菌0.03份、乳杆菌0.06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杨梅汁是由杨梅去梗,去核,捣碎,榨汁,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杨梅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前处理:将牛奶加热至50-60℃,加入白砂糖、无水奶油和黄原胶,搅拌30-50min,得前处理液;
(2)均质:将上述前处理液与杨梅汁混合,在22-32MPa条件下均质,得均质液;
(3)灭菌:将上述均质液在95-100℃灭菌5-10min,得灭菌液;
(4)一次发酵:将上述灭菌液降温至34-40℃,加入双歧杆菌发酵8-12h,得一次发酵液;
(5)二次发酵:在上述一次发酵液中加入乳杆菌,在40-50℃条件下发酵6-8小时,得二次发酵液;
(6)降温灌装:将上述二次发酵液迅速降温至4-6℃,静止6-8小时,膨胀罐膨胀,灌装,冷藏,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均质时温度为40-50℃。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得杨梅酸奶,除了具有现有技术中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通过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两次发酵,大大增加了酸奶中的乳酸菌含量,大幅提高了酸奶营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处方:
杨梅汁100份、牛奶120份、白砂糖20份、无水奶油60份、
黄原胶20份、双歧杆菌0.01份、乳杆菌0.04份
制备方法:
(1)前处理:将牛奶加热至50℃,加入白砂糖、无水奶油和黄原胶,搅拌30min,得前处理液;
(2)均质:将上述前处理液与杨梅汁混合,温度为40℃,在22MPa条件下均质,得均质液;
(3)灭菌:将上述均质液在95℃灭菌5min,得灭菌液;
(4)一次发酵:将上述灭菌液降温至34℃,加入双歧杆菌发酵8h,得一次发酵液;
(5)二次发酵:在上述一次发酵液中加入乳杆菌,在40℃条件下发酵6小时,得二次发酵液;
(6)降温灌装:将上述二次发酵液迅速降温至4℃,静止6小时,膨胀罐膨胀,灌装,冷藏,即得。
实施例2
处方:
杨梅汁100份、牛奶180份、白砂糖-60份、无水奶油80份、
黄原胶40份、双歧杆菌0.05份、乳杆菌0.08份
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7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