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9022.0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1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延学;裴芮;马思欣;帅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纹信息 验证服务器 手掌图像 后置摄像头 移动支付 掌纹识别 智能手机 注册阶段 验证 自带 数据库 预处理 采集 最小化处理 掌纹 标示信息 算法处理 信息储存 移动互联 掌纹特征 掌纹图像 匹配 储存 分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分为注册和识别两个阶段。在注册阶段,通过智能手机自带的后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手掌图像,依次经过手掌图像分割、掌纹预处理、掌纹图像的最小化处理和掌纹特征提取四个步骤提取用户的掌纹信息,将该用户的个人标示信息和掌纹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到验证服务器,并将该用户的信息储存到验证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验证阶段,通过智能手机自带的后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手掌图像,通过一系列同样算法处理得到用户的掌纹信息,发送到验证服务器,并与数据库中注册阶段储存的掌纹信息进行匹配,进而判断该用户是否可以支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尤其适合复杂背景中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除了可以利用手机收发短信、接打电话以外,还可以上网购物、支付、转账缴费等。当人们享受手机支付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手机支付采用的密码或验证码验证安全使得交易支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简单密码或验证码易被破解,复杂密码或验证码难记忆。因此,基于手机支付的密码或验证码验证方式很难满足移动交易支付的安全性需要。
生物特征具有不易遗忘、不易被盗、防伪性能好、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身份验证技术,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手机身份验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手是人与外界接触最频繁、最方便的部分,用手进行身份识别非常方便,从非接触式摄像头采集的低分辨率图像就可以用于掌纹识别。与其他的生物识别相比,掌纹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相比于指纹,掌纹拥有更大的面积以及更为丰富的纹理信息,一般的摄像头或者扫描仪都可以采集到很清晰的图像,可以构建高性能的掌纹识别系统;相比于人脸识别,掌纹识别能轻易地区分双胞胎以及整容人群;相比于虹膜,掌纹采集设备的价格更为低廉,采集方式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相比于签名,掌纹更加稳定可靠。
掌纹具有信息丰富、唯一性、低分辨率、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基于智能手机的掌纹识别符合非接触式、低分辨率等生物特征验证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智能手机采集的掌纹图像背景往往比较复杂,导致手掌区域不能正确分割,限制了掌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推广。此外,针对智能手机的掌纹图像快速定位、最小化快速处理的方法,是智能手机的掌纹验证替代传统移动支付密码或验证码验证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使掌纹识别技术能够在智能手机上应用,解决了现有手机在上网交易支付时,采用密码或验证码验证方法的不安全性问题,还解决了智能手机在复杂背景下手掌分割的不完整和掌纹图像快速定位、最小化快速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掌纹识别的移动支付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注册阶段
步骤1),录入用户的个人标示信息,并利用手机自带的后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手掌图像。
步骤2),依次经过手掌图像分割、掌纹预处理、掌纹图像的最小化处理和掌纹特征提取四个步骤提取用户的掌纹信息。
步骤3),将用户的掌纹信息和个人标识信息上传储存到验证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步骤二、验证阶段
步骤4),利用手机自带的后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手掌图像。
步骤5),依次经过手掌图像分割、掌纹预处理、掌纹图像的最小化处理和掌纹特征提取四个步骤提取用户的掌纹信息。
步骤6),将用户的掌纹信息上传到验证服务器,并与数据库中注册阶段储存的掌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且与个人标示信息对应,则允许支付;若匹配失败,无论是否与个人标示信息对应,都拒绝支付,同时将结果发送给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联网招标投标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付费内容获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