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鳞鱚与对虾低位土塘混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9357.2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8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洋;孙成波;黄海立;杜涛;周银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鳞鱚 对虾 低位 混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鳞鱚与对虾低位土塘混养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ál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鱚科Sillaginidae、鱚属Sillago,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都有分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近海也都有分布,体长可达300mm。多鳞鱚俗称沙钻、船丁鱼、麦穗,捕捞的渔期以春、夏两季为旺汛,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曾在我国近海捕捞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近几年来的过度捕捞,个体低龄化,群体趋小化,产量逐年减少。
多鳞鱚成品鱼规格小,养殖管理较为容易,养殖成活率高和养殖方式多样,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养殖前景。对虾作为池塘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多鳞鱚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口味等要求不高,可以食用对虾池塘中的死虾、残饵、桡足类和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多鳞鱚和对虾混养有利于池塘水质调控,降低对虾发病率,更高效利用池塘空间,提高单位产出和效益,多鳞鱚和对虾混养模式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迄今为止,未见有关于多鳞鱚与对虾混养相关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鳞鱚与对虾低位土塘混养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低位土塘的产出,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并为多鳞鱚的大规模养殖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鳞鱚与对虾低位土塘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低位土塘,把池塘里的水排干后,进行干法消毒;所述低值土塘是指:位于潮间带或潮间带以上,地质为泥、泥沙、沙泥、沙或砂砾,边坡为泥土,通过纳潮引水或抽水进行低密度低产出养殖的池塘;
(2)蓄水,水体消毒,培养生物饵料:通过纳潮引水或抽水的方式,向选定的池塘中蓄水,使水位达到1.0m,然后用漂白粉和茶麸进行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加入尿素、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种苗投放:当池塘水体中基础生物饵料大量生长时,投放0.8~1.0cm大小的对虾种苗15~45万尾/ hm2;投放对虾种苗20~30天后,对虾种苗达到3~5cm时,投放2~3cm大小的多鳞鱚种苗6~9万尾/ hm2;
(4)日常管理:根据对虾种类、规格投喂相应的全人工配合饲料,投饵量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因素确定;在对虾体长1~3cm的养殖前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8~10%,在对虾体长3~10cm的养殖中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5~7%,在对虾体长大于10cm的养殖后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3~4%,每天多次投喂,晚间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60~70%;不专门投喂多鳞鱚饲料;每20天向池塘中注水一次,高温或低温季节适当增加注水次数,并提高水位至1.5m;
(5)捉捕、收获:对虾采用地笼捕虾方法收获,多鳞鱚则排水捕捉。
所述干法消毒优选的方法是:池塘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750~15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所述水体消毒优选的方法是: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15g/m3,每公顷用225~375kg的茶麸杀死水体中的鱼类。
所述培养生物饵料是指: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用45~150kg的尿素、7.5~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优选的,本发明的多鳞鱚与对虾低位土塘混养方法,可以是如下步骤:
(1)选择位于潮间带,地质为泥、泥沙、沙泥、沙或砂砾,边坡为泥土,且可通过抽水进行低密度低产出养殖的池塘,把池塘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750~15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培养生物饵料;通过纳潮引水使池塘水位达到1.0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15g/m3,每公顷用225~375kg的茶麸杀死水体中的鱼类;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用45~150kg的尿素、7.5~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种苗投放:当池塘水体中基础生物饵料大量生长时,投放0.8~1.0cm大小的对虾种苗15~45万尾/hm2;投放对虾种苗20~30天后,对虾种苗达到3~5cm时,投放2~3cm大小的多鳞鱚种苗6~9万尾/ h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池塘养殖刁子鱼技术方法
- 下一篇:匙吻鲟室内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