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无线装置上管理内容交换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9637.3 | 申请日: | 2006-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7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肯尼·福克;蒂亚·曼宁·卡塞特;黄智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G06F2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宋献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装置 管理 内容 交换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用于在无线装置上管理内容交换的设备和方法。可在无线装置上操作的设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媒体和处理器可提供一种反垃圾信息引擎,所述引擎可操作以拦截意图针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内容和/或由客户端应用程序产生的内容,并且过滤掉不合需要的内容。所述反垃圾信息引擎可包含可配置的模块,所述模块具有可确定内容是否不合需要的垃圾信息过滤器。基于使所述内容经受所述垃圾信息过滤器处理的结果,所述反垃圾信息引擎可将所述内容转发给所述既定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或网络目的地,且/或可产生垃圾信息日志。所述反垃圾信息模块可进一步可操作以将所述垃圾信息日志转发给另一装置,例如用户管理器装置,所述装置可操作以分析所述日志并产生可供操作者查看的报告。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PCT/US2006/011656,申请日为2006年3月27日,优先权日为2005年3月25日,发明名称为“用于在无线装置上管理内容交换的设备和方法”的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后申请号为200680017221.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5年3月25日申请的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Preventing Unauthorized Downloads to a Wireless Device”的第60/665,305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申请案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且以引用方式明确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计算机网络,且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检测无线装置上的未授权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联网无需例如铜线或光缆等直接电连接件而将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装置连接到其它计算机装置。无线装置通过无线或部分无线计算机网络通常以包形式传送数据,且在所述网络上开放“数据”或“通信”信道,使得装置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无线装置通常具有无线装置资源(例如程序和硬件组件),所述资源单独且协作地进行操作以根据其设计和具体协议或配置来使用和产生数据,例如使用开放通信连接来在网络上发射和接收数据。
无线装置正经制造为具有增加的计算能力,且正变得等同于个人计算机,且包含例如因特网浏览、即时消息传递(“IM”)、电子邮件和文本消息传递(包含短消息业务和多媒体消息传递业务(“SMS/MMS”))等特征。因为此类特征有利于与无线装置用户直接联系,所以这些消息传递客户端已经成为未经授权、未经请求且在大多情况下不合需要的消息和/或病毒(本文中称为“垃圾信息”)的目标。
垃圾信息发送可粗略地定义为使用任何电子通信媒体来批量发送未经请求的消息和/或病毒,且根据定义,其在未经接收者许可的情况下发生。虽然其用法通常限于不加选择的批量邮件发送而不是任何针对性营销,但术语“垃圾信息”可指代任何被视为多余且不合需要的商业定向的、未经请求的批量邮件发送。虽然垃圾信息的最常见形式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的,但垃圾信息发送者已经开发出各种垃圾信息发送技术,其根据媒体而有所不同:电子邮件垃圾信息、即时消息传递垃圾信息、新闻组垃圾信息、网络搜索引擎垃圾信息、网络日志垃圾信息和移动电话消息传递垃圾信息。
借助于电子邮件的垃圾信息是涉及到向数千个(或数百万个)接收者发送相同(或几乎相同)消息的类型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发送者通常从新闻组发贴和/或网页收集预期接收者的地址,从数据库获得地址,或者简单地通过使用共同名称和域名猜测地址。
例如Yahoo!Messenger、AIM、MSN Messenger和ICQ等即时消息传递(“IM”)系统是垃圾信息发送者的常见目标。许多IM系统会提供用户目录,其中包含例如年龄和性别等人口统计信息。广告商可收集这种信息,将信息登记在系统中,并发送未经请求的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