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脉管炎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9897.0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爱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脉管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药物。
背景技术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属于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患脉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烟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精神紧张者、营养不均衡、寒冷潮湿地区居民、家族遗传因素。绝大多数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女性很少见。脉管炎就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正常的血管分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非常光滑,里边流淌着血液;中层是肌肉层,是保持血管的弹性;外层跟其他组织分开是非常光滑的一个结构。而患脉管炎的血管壁由里及外全层参与病变,内层的炎症性改变造成血管腔狭窄;中层改变使得肌肉僵化,弹性差;血管周围的神经、外膜、肌肉也同时参与炎症性改变,产生一系列症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药物。
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脉管炎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提取制备而成,岩豆根18份、高山黄华20份、大九股牛16份、地黄实20份、黄脚鸡14份、阳雀花18份、珠芽蓼20份、野花椒根18份、大过路黄15份、大良姜18份、悬钩子20份。
所述治疗脉管炎药物在制备治疗脉管炎药物中的应用。
岩豆根为豆科植物香花岩豆藤的根。高山黄华为豆科植物高山黄华的花、果。大九股牛为槭树科植物多槟槭的根。地黄实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黄脚鸡为百合科植物剑叶假万寿竹的根茎。阳雀花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珠芽蓼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的根茎。野花椒根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大过路黄为报春花科植物聚叶珍珠菜的全草。大良姜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悬钩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
有益效果:本发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生津,治疗脉管炎,效果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颗粒剂的制备:取岩豆根18g、高山黄华20g、大九股牛16g、地黄实20g、黄脚鸡14g、阳雀花18g、珠芽蓼20g、野花椒根18g、大过路黄15g、大良姜18g、悬钩子20g药材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1.5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倍量,煎煮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5℃),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体积分数)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5℃)的浸膏,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7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成干浸膏粉,再加入适当糊精、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等其中一种或几种辅料,用适量80%乙醇润湿,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70℃干燥,60目整粒,得颗粒剂10包,每包含生药17.7g。
实施例2: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临床资料
临床药物:按上述实施例1方法制备样品。临床观察60例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38-54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年,服用本发明每天三次,每次1包,每包10g,连续服用三个月。
诊断依据:1.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发凉、怕冷、麻木、间歇性踱行、瘀血、营养障碍改变等,常累及下肢,上肢发病者少。2.40%~60%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和体征。3.各种检查证明,肢体动脉狭窄、闭塞的位置多在胭动脉及其远端动脉(常累及肢体中小动脉)。4.几乎全有吸烟史,或有受寒冻史。5.在疾病活动期,患者血液中IgG、IgA、IgM、抗动脉抗体、免疫复合物阳性率增高,T细胞功能指标降低。7.动脉造影:病变多在股动脉及其远端动脉多见,动脉呈节段性闭塞、狭窄,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属正常,动脉闭塞的近远端多有树根形侧支循环动脉。
疗效评定:(1)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步行速度l00~120步/分,能持续行走1500m以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或光电血流图明显改善。(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步行速度同上,能持续行走500m以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或光电血流图均有改善。(3)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肢体创面接近愈合或缩小,步行速度同上,能行走300m左右;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及阻抗式或光电血流图有改善。(4)无效: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后,症状及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作、加重者。
表1.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病人的疗效观察
本发明经临床应用,治疗脉管炎具有明显功效,由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治疗脉管炎总有效率为95%,使用中无不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爱华,未经陈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