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跟驰汽车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0148.X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5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拙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2 | 分类号: | B60W10/02;B60W10/10;B60W10/18;B60W10/3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通信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通信领域,具体涉及跟驰汽车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列车基本上都是汽车挂车列车技术,即它由牵引车和挂车组成。牵引汽车是汽车列车的动力来源, 而挂车是被拖挂车辆, 本身不带动力源。这种汽车列车基本上是一车一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的运输量;如果是一车两挂或者以上,虽然解决了运输量问题,但对驾驶员来讲,操作也有了更大的风险性,更进一步讲它更不容易实现汽车的智能化。而现有的跟驰汽车由于存在较多问题,也难以得到推行,特别是关于跟驰汽车通信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造成该种问题的原因是跟驰汽车通信的带宽要求高,实时性要求也高;跟驰汽车车队数量大,不便于组小范围网;跟驰车队通信不同于接力组网,还需要回避相互干扰,导致跟驰汽车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跟驰汽车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该方法解决了跟驰汽车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问题,同时该通信方法满足跟驰汽车通信带宽之间的较高要求和实时性的要求,推动了跟驰汽车的向前发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跟驰汽车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设置人员驾驶车辆和多辆跟驰汽车,在人员驾驶车辆上设置2.4G定向天线,发射通信信号给相邻的跟驰汽车,在每辆跟驰汽车上均设置车头通信模块和车尾通信模块,每辆跟驰汽车的车尾通信模块跟后车车头通信模块之间进行点对点连接;
B) 把步骤A)中的人员驾驶车辆和多辆跟驰汽车组成的整列车队设置为N辆车,从人员驾驶车辆开始依次编号为1、2、3…N,把2.4G定向天线工作频段分为4个信道,前车向后车的信道依次为A、B和C,后车向前车的信道为D;
C) 步骤B)中1号车通过信道A发送信息给2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2号车的车尾通信模块通过信道B向3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发送信号,3号车的车尾通信模块通过信道C向4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发送信号,4号车的车尾通信模块通过信道A向5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发送信号,5号车的车尾通信模块通过信道B向6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发送信号,6号车的车尾通信模块通过信道C向7号车的车头通信模块发送信号,后面的车辆以此类推进行将信号向后车传递,而后车向前车传递信息则均用信道D进行传递;
D) 按步骤C)方式传递信号以后,后车收到前车发送的驾驶信息,对比前后车参数差异,将其换算为后车驾驶方案,紧跟前车实施自动跟驰驾驶。
步骤A)中的跟驰汽车能够根据前车发送的信息通过跟驰汽车上设置的控制接口连接档位、离合、刹车、油门和信号灯进行控制。
后车向前车发送信息采用时分多址进行发送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方案中人员驾驶车辆发送信息通过2.4G定向天线进行发送,通信更加的有针对性,同时还可利用2.4G天线的特性在大气中衰减较快,从而从空间上排除干扰,避免多对点对点通信之间的相互干扰。
2、本方法中频率的传输分为多个信道相互错开,前车向后车发送信息和后车向前车发送信息采用不同的信道,以免相互干扰;前车向后车发送信息的信道,相隔较近的两对点对点通信连接不使用同一信道;而后车向前车发送信息使用同一信道,但可以使用时分多址,使相隔较近的两对点对点通信连接不要使用同一时间,而较远距离的两对点对点通信连接因为大气衰减而不会互相干扰,进一步避免相互干扰,推动了跟驰汽车的向前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跟驰汽车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设置人员驾驶车辆和多辆跟驰汽车,在人员驾驶车辆上设置2.4G定向天线,发射通信信号给相邻的跟驰汽车,在每辆跟驰汽车上均设置车头通信模块和车尾通信模块,每辆跟驰汽车的车尾通信模块跟后车车头通信模块之间进行点对点连接;
B) 把步骤A)中的人员驾驶车辆和多辆跟驰汽车组成的整列车队设置为N辆车,从人员驾驶车辆开始依次编号为1、2、3…N,把2.4G定向天线工作频段分为4个信道,前车向后车的信道依次为A、B和C,后车向前车的信道为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0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巡航控制停车/起步与发动机启动/停止的协调
- 下一篇: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