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1140.5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6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品;纪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摆臂式 越障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
背景技术
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是一种能够移动并翻越障碍的设备,是野外环境侦查、巡视、扫雷排险和恶劣危险环境中探测等情况下工作的重要自动化装备之一,由于该种类型的机器人越障能力和适应室外复杂地形的能力强,在凹凸不平和有障碍物的路面环境中通过性好,所以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现有的越障机器人产品存在以下缺陷:(1)机器人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传输扭矩不够大,在翻越障碍时动力不足,这将大大减弱其越障能力;(2)虽然有些机器人运动灵活,但是其需要控制的电机数目较多,从而导致机器人控制系统复杂,功耗增大,机械可靠性低,平均无故障时间短,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其推广应用带来困难;(3)还有一些机器人产品,虽然越障方式新颖,但是其在越障过程中操作繁琐复杂,越障效率低,在一些需要快速通过障碍物的场合无法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为满足野外复杂地形侦查、巡视和危险环境探测等工作需要提供装备,创新设计了机器人内部传动结构,基于该传动结构的机器人不仅能够灵活移动还具有传输扭矩大、控制系统简单、机械可靠性和越障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运动系统,每组运动系统包括两个履带摆臂装置,分别设于车体一侧的两端,所述履带摆臂装置包括摆臂以及设于摆臂上的履带,所述车体内设有同时控制两组运动系统中摆臂转动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控制一侧运动系统中履带转动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于车体的中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的两侧。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的两侧分别依次啮合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摆臂。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轮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磁离合器与摆臂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两侧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三从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从动轮与第四从动轮同轴连接,即第三从动轮与第四从动轮共用一个转动轴或者二者的转动轴相连接,则第三从动轮与第四从动轮平行,所述第四从动轮啮合于第五从动轮,所述第五从动轮带动履带转动。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从动轮的中部贯穿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于带动履带转动的大履带轮,所述大履带轮的一侧设有随大履带轮转动的小履带轮,所述履带围设在大履带轮、小履带轮的外侧。因此,其实,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两侧从动轮的分布均是对称设置的,亦即说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本身就为对称结构。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二从动轮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套筒与摆臂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机与第一主动轮、第二电机与第二主动轮之间均设有蜗杆减速器。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为小型步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到摆臂的总减速比为80。
前述的一种履带摆臂式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为小型直流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到履带的总减速比为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1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