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冻马铃薯包子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1946.4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泓;张荣;戴小枫;胡宏海;黄艳杰;徐芬;刘倩楠;毕红霞;张春江;黄峰;张雪;陈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00;A23L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冻 马铃薯 包子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冷冻马铃薯包子,其由马铃薯包子皮和包子馅制成;其中,所述马铃薯包子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马铃薯全粉20-60份,低筋粉40-80份,马铃薯变性淀粉0.5-2.5份,谷朊粉1.5-5.5份,海藻糖0.5-3份,干酵母0.5-2份,冷冻面团改良剂0.5-2份和温度为25-35℃的纯净水80-220份;
其中,所述马铃薯包子皮与所述包子馅的质量比为4.61-6.2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包子,其中,所述马铃薯包子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马铃薯全粉30-55份,低筋粉45-70份,马铃薯变性淀粉0.8-2.0份,谷朊粉2.0-5.0份,海藻糖1-2.5份,干酵母1-2份,冷冻面团改良剂0.5-1.8份和25-35℃的纯净水90-20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铃薯包子,其中,所述马铃薯全粉为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处理后的马铃薯全粉,粉碎后的马铃薯全粉的粒度小于120目。
4.一种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数计,将20-60份马铃薯全粉、40-80份低筋粉、0.5-2.5份马铃薯变性淀粉、1.5-5.5份谷朊粉、0.5-3份海藻糖和0.5-2份冷冻面团改良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将80-220份温度为25-35℃的纯净水分为第一纯净水和第二纯净水,将0.5-2份干酵母加入到温度为25-35℃的第一纯净水中,搅拌均匀,得到酵母液,将所述酵母液倒入所述混合粉中,再将第二纯净水、所述酵母液和所述混合粉的混合物倒入和面机中,和面3-5min,得到面团;其中,所述第一纯净水与所述第二纯净水的体积比为1∶10;
步骤三,在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88-92%的环境下,反复揉压所述面团至其表面光滑,将所述面团分成多个子面团,将每个子面团擀制成一张马铃薯包子皮;
步骤四,在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88%-92%的环境,用马铃薯包子皮包裹包子馅,制作马铃薯包子,其中,所述包子馅为熟馅;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述的马铃薯包子采用充空气密封包装,将包装好的马铃薯包子在-30℃的冷冻条件下速冻30-90min,即得到冷冻马铃薯包子,将冷冻马铃薯包子在入-18~-20℃冷库中贮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食用时,将所述冷冻马铃薯包子置于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解冻1~1.5h;
将解冻后的马铃薯包子置于温度为30-35℃和相对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醒发40-45min;
将醒发后的马铃薯包子蒸制10-20min,得到蒸熟的马铃薯包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马铃薯包子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马铃薯全粉30-55份,低筋粉45-70份,马铃薯变性淀粉0.8-2.0份,谷朊粉2.0-5.0份,海藻糖1-2.5份,干酵母1-2份,冷冻面团改良剂0.5-1.8份和25-35℃的纯净水90-200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将马铃薯全粉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按重量份数计,将20-60份经超微粉碎机粉碎后的马铃薯全粉、40-80份低筋粉、0.5-2.5份马铃薯变性淀粉、1.5-5.5份谷朊粉、0.5-3份海藻糖和0.5-2份冷冻面团改良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中,将所述面团分割成多个重量为50-60g的子面团,将每个子面团擀制成直径为9-11cm的圆形的马铃薯包子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子面团的重量为55g,所述马铃薯包子皮的直径为10c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冻马铃薯包子的制作方法,其中,每张所述马铃薯包子皮包裹8-13g所述包子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19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米多酚化合物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猴头菇营养保健面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