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模具及工型件落料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2716.X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申;阮林凡;陈世涛;徐肖;黄涛;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模具 工型件落料 工艺 | ||
1.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设置于所述上模座(1)的压料芯(2),及与所述上模座(1)相配合的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座(3)沿坯料运动方向依次包括冲孔区域、分离区域和切断区域,所述冲孔区域内安装有冲孔凹模(31),所述分离区域内安装有第一下料刀(32),所述切断区域内安装有第二下料刀(33);
所述上模座(1)上安装有与所述冲孔凹模(31)相匹配的冲头(11)、与所述第一下料刀(32)相匹配的第一上料刀(12),和与所述第二下料刀(33)相匹配的第二上料刀(13);
所述压料芯(2)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头(11)相匹配的冲头避让部(21)、与所述第一上料刀(12)相匹配的第一料刀避让部(22),和与所述第二上料刀(13)相匹配的第二料刀避让部(23);
所述下模座(3)上还设有托料架(34)和切换装置(35),所述托料架(34)在所述切换装置(35)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座(3),所述托料架(34)在所述冲孔凹模(31)、所述第一下料刀(32)和所述第二下料刀(33)处均具有避让部;
所述冲孔凹模(3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下料刀(3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料刀(33)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托料架(34)处于靠近所述下模座(3)的下极限位置时,其低于所述冲孔凹模(31)、所述第一下料刀(32)和所述第二下料刀(33)三者,所述坯料支撑于所述冲孔凹模(31)、所述第一下料刀(32)和所述第二下料刀(33)三者;
所述托料架(34)处于远离所述下模座(3)的上极限位置时,其高于所述冲孔凹模(31)、所述第一下料刀(32)和所述第二下料刀(33)三者,且所述坯料通过料带支撑于所述托料架(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架(34)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料带通过所述滚轮支撑于所述托料架(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35)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下模座(3),其伸缩杆的末端固接于所述托料架(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切断区域的托料芯(36),所述托料芯(36)的下表面安装有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上还设置有送料板(37),所述送料板(37)位于所述下模座(3)的进料端,且其上设置有支撑轮,并通过所述支撑轮支撑所述料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上还设有料带导向滚轮(38),所述料带导向滚轮(38)位于所述下模座(3)的进料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上还安装有推料机构(39),所述推料机构(39)包括固接于所述下模座(3)的电缸(391),所述电缸(391)的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块(392),所述滑块(392)通过安装座(393)安装有安装柱(394),所述安装柱(394)上通过转轴(395)转动安装有推料板(396),所述推料板(396)朝向所述坯料的离开方向。
8.一种工型件落料工艺,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1)冲孔;将坯料通过送料装置推至冲孔区域,切换装置(35)驱动托料架(34)下行,并避让冲孔凹模(31),上模下行,冲头(11)与冲孔凹模(31)配合实现冲孔;
82)转移工作区域;上模上行,启动切换装置(35),驱动托料架(34)上行并支撑坯料,送料装置将坯料推至分离区域;
83)分离;切换装置(35)驱动托料架(34)下行,并避让第一下料刀(32),上模下行,第一上料刀(12)与第一下料刀(32)配合实现分离;
84)转移工作区域;上模上行,启动切换装置(35),驱动托料架(34)上行并支撑坯料,送料装置将坯料推至切断区域;
85)切断;切换装置(35)驱动托料架(34)下行,并避让第二下料刀(33),上模下行,第二上料刀(13)与第二下料刀(33)配合实现切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27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向条移动式滑块机构
- 下一篇:一种背板冲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