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3073.0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7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先锋;陈建国;蔡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电机 外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
背景技术
管状电机是卷帘控制常用的一种电机,其一般呈长条形,内置于卷管之中。管状电机通电后带动卷管转动从而使得帘布展开或收起。现有的管状电机,例如公开号为CN102710066A的中国专利“管状电机”,其整体呈长方形,通过转子轴两端与机壳形成的旋转支撑以带动机壳旋转。该管状电机全部内置于卷管中,管状电机与卷帘支架之间无其他连接结构导致管状电机电源走线不方便,散热效率差同时卷帘卷绕时易发生走偏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使得卷帘走位精确、管状电机电源线走线方便的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其包括相互垂直呈L形且相互联通的筒腔部与槽腔部;所述筒腔部包括筒状主体部,设置于筒状主体部外表面的挡圈,所述挡圈与槽腔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帘布边沿可卷绕至该环形凹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主体部上还形成有卡槽,卡圈卡入该卡槽内并部分凸出卡槽;皇冠轮可转动地套设在卡圈与挡圈形成的环形槽位上。
进一步,所述筒状主体部外表面上还形成有与筒状主体部轴线平行的一条或多条条形槽,所述一条或多条条形槽由筒状主体部外端面延伸至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槽腔部包括半圆形侧边,由半圆形侧边两端向下延伸的两条形侧边,顶板与底板;半圆形侧边、两条形侧边以及顶板与底板围成槽腔。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半圆形盖板与方形盖板,所述半圆形盖板上形成有螺纹孔以及十字形槽孔,所述方形盖板朝向顶板一侧形成有多根圆柱杆;所述槽腔内对应螺纹孔与圆柱杆设置有螺纹柱与圆柱安装柱。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还形成有线路盒安装孔,线路盒安装于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两条形侧边中至少一条形侧边形成有挡板安装孔,挡板安装于该条形侧边上。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呈L形且相互联通的筒腔部与槽腔部使得管状电机的电源线可从沿着筒腔部、槽腔部接出至线路盒,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同时减小管状电机在卷管内的发热量。
2、设置环形凹槽使得帘布边缘在卷绕时更加平整,不会出现跑偏错位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发明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其包括相互垂直呈L形且相互联通的筒腔部100与槽腔部200;所述筒腔部包括筒状主体部110,设置于筒状主体部外表面的挡圈120,所述挡圈120与槽腔部200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30,帘布边沿可卷绕至该环形凹槽130上。
由于帘布边沿的厚度通常比帘布厚,帘布在全部卷绕至卷管上时,帘布边缘厚度叠加后使得帘布边缘显著高于帘布中部使得帘布易出现移位。本实施例中,帘布边沿被卷绕至环形凹槽130上,该环形凹槽的深度抵消了帘布边沿叠加的厚度使得帘布整体仍是平整的。
更进一步地,帘布在需要具备抗风功能的时候,帘布边沿还会固连一些定位件,该些定位件同样使得帘布边沿的厚度显著增加。因此,本实施例的管状电机的外置结构尤其适用帘布边沿固连有用于抗风的定位件的帘布。
在筒状主体部110上还形成有卡槽120,卡圈300卡入该卡槽120内并部分凸出卡槽;皇冠轮400可转动地套设在卡圈300与挡圈120形成的环形槽位130上。
卡圈300凸出卡槽的部分与挡圈120前后将皇冠轮400限位,防止皇冠轮400脱离筒状主体部110。皇冠轮随着卷管转动而转动,起到支持卷管的作用。
筒状主体部110外表面上还形成有与筒状主体部轴线平行的一条或多条条形槽140,所述一条或多条条形槽由筒状主体部外端面延伸至卡槽120。
筒状主体部110由卡槽120向前的部分用于插入管状电机中与管状电机的减速马达连接,在插入部上形成的条形槽140用于将筒状主体部110与减速马达连接。例如可以在减速马达的外壳上形成短片,通过冲压短片使得短片压入条形槽140内进而实现减速马达与筒状主体部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陀螺游戏盘
- 下一篇:一种儿童走道用屋檐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