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3368.8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罗松;乐燕芬;孙亚容;施伟斌;罗红玉;朱蓓;李永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G19/40 | 分类号: | G01G1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称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超市、水果店、蔬菜市场等购物场所均以普通有线的电子秤为称量工具,电子秤主要由承重系统(如秤盘、秤体)、传力转换系统(如杠杆传力系统、传感器)和示值系统(如刻度盘、电子显示仪表)3部分组成。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秤、电子秤、机电结合秤三大类。市场上常的电子秤工作原理是使用单片机获得压力传感器的数据,然后单片机处理数据,最后通过有线传输到LED数码显像管显示重量,价格等数据。
市场上已经有使用触摸屏和POS机刷卡一体的智能秤系统,这样的智能秤系统付款的方式还是以现金和银联卡为主,但是,随着现在智能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只带了手机,这样忘带现金和银行卡的人们就出现无法购物的烦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称量消费者选择的商品并且让消费者可以实现在线支付商品价格的智能秤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秤系统,用于对消费者选择的商品进行称重,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重装置,用于对消费者所选择的商品进行称重,包含:称重单元、存储单元、计算单元以及称重侧通信单元;以及移动通信装置,被消费者所持有,与称重装置相通信连接,包含:移动侧通信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支付单元,其中,存储单元对应存储有商品的识别码、单价以及付费信息,称重单元用于对被选择的商品进行称重,并得到对应的重量信息,计算单元基于重量信息以及该商品的单价计算出相应的价格,称重侧通信单元将被选择的商品价格和该商品的付费信息发送至移动通信装置,移动通信单元接收称重侧通信单元发送来的价格和付费信息,显示单元对被接收到的价格和付费信息进行显示,支付单元基于付费信息对价格进行在线支付。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秤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管理装置,与称重装置无线连接,用于对商品的单价进行管理。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秤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商品为食品时,管理装置还用于输入商品的卡路里信息,被输入的卡路里信息被对应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秤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称重侧通信单元与移动侧通信单元采用WiFi或ZigBee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管理装置与称重装置采用WiFi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智能秤系统,因为称重单元称得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的重量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商品的识别码、单价以及付费信息,计算单元根据单价和重量信息得到价格,然后,称重侧通信单元将价格以及付费信息发送到移动通信装置,移动通信装置的显示单元显示该价格和付费信息后,通过支付单元进行在线支付,所以,本发明的智能秤系统能够称量消费者选择的商品并且让消费者实现在线支付商品的价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智能秤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智能秤系统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智能秤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秤系统100,应用于大型超市中,智能秤系统100包含:管理装置10、称重装置20、移动通信装置30。
管理装置10被商家所持有,与称重装置20无线连接,用于对所有待售的商品的单价进行管理,管理装置10还用于输入每种商品单位重量的卡路里信息和对应的识别码,管理装置10装有商家用应用程序,能够输入、修改、添加或删除商品的单价,并将商品的识别码、单价和卡路里发送给称重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管理装置10是装了商家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手机。
称重装置20用于对消费者所选择的商品进行称重,包含:称重单元21、存储单元22、计算单元23、称重侧通信单元24和电源(图中未显示)。
称重单元21根据消费者选择的商品输入与该商品对应的识别码,然后用于对消费者选择好的商品进行称重,包含:压力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射频模块。压力传感器获得的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转换为数字信号即、重量信息,该重量信息通过无线射频模块发送给存储单元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3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