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3400.2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2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子强;吴麟;常杰;孙佳兴;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六工厂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付雷杰 |
地址: | 11603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换热器 管束 疲劳 寿命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流-固耦合计算的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属于疲劳强度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策略,把节约能源当作一项现实的紧迫任务来实施。换热器作为高能耗国民经济生产领域中的热量交换核心单元,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化工、电力、食品等行业,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及传热效率的稳定性对工业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换热器运行过程中,由于换热器介质的流动而引起传热元件的振动称为换热器内流体诱发振动。这种振动会引起换热器额外压力损失,同时导致剧烈的噪声和传热元件的破坏。换热器因流体流动引起振动的现象显著地增多,制约着换热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换热器的构造应力复杂,工作条件恶劣,焊接缺陷难以控制等原因,空气换热器管束中经常会出现微观裂纹甚至开裂现象,会造成换热器局部失效甚至整体报废,给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对换热器管束进行疲劳寿命评估,一旦换热管束出现疲劳裂纹,即可采用该方法对其剩余寿命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进而对后续换热器的生产、使用以及维护做出科学决策,这对于确保空气换热器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所述方法评估结果可靠、逻辑清楚、检测手段、方法简单,可以对空气换热器管束的寿命进行评估,进而为设计人员的决策方案提供参考,确保换热器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建立空气换热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具体为先建立空气换热器的三维模型,再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空气换热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步骤二,数值计算
(1)对空气换热器壳程流场进行数值计算,获得壳程流体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2)对空气换热器进行温度场数值计算,获得空气换热器管板和管束的温度分布。
步骤三,耦合计算
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将步骤二获得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温度分布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到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中进行耦合计算,获得换热器应力分布和应变分布,根据应变分布得到空气换热器管束危险部位的最大当量塑性应变范围Δεpmax。
步骤四,空气换热器管束疲劳寿命评估
寿命评估采用Manson-Coffin公式中的应变法,具体公式为:
其中:Δεp为塑性应变范围;Nf为试样材料的疲劳寿命;a、C分别为材料常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整理得:
由上式看出取对数后,塑性应变范围Δεp与疲劳寿命Nf成线性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六工厂,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六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