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洋鹃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3457.2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5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储海霞;卫娟;许刘兵;杨书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西洋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卉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西洋鹃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西洋鹃叶色葱郁,花色艳丽,花期长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花卉,传统的培育中多采用插纤繁殖,其速度慢且成活率低,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其观赏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活率高、生长快、花朵多彩亮丽的西洋鹃的培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西洋鹃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两至三年生的春鹃作为钻木,
(2)选取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西洋鹃嫩枝作为接穗条,
(3)将上述西洋鹃接穗条剪成3-4厘米长,每一段只留顶端的一两片叶子,
(4)采用劈接法,将上述西洋鹃接穗嫁接到上述(1)的钻木上,
(5)对嫁接后的西洋鹃及时进行解带、剪砧和管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劈接法先将砧木带叶的嫩枝拉腰剪断,再从中间劈下一刀深约1.5厘米,将粗细与砧木相近的接穗削成楔形,插入接口内,使砧穗的形成层对齐,接后用0.2毫米宽的薄塑料带把结合部位扎紧,套上塑料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嫁接后管理包括温度光照管理、水肥管理和修剪。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肥管理西洋鹃既怕涝又怕旱,春秋季节2-3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冬季4-6天浇水一次,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生长季节每10天施肥一次,孕蕾期喷施叶面肥2次,夏季、冬季和花季停止施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剪西洋鹃休眠期间将虫病枝、枯枝、过密枝条和徒长枝从基部剪去,花蕾期将淹没在叶下的花蕾全部摘除,花蕾初露花色时进行疏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西洋鹃的培育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嫁接的西洋鹃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盛开的花朵大而艳,同一钻木嫁接不同颜色的西洋鹃,使西洋鹃具有更大的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西洋鹃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两至三年生的春鹃作为钻木,
(2)选取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西洋鹃嫩枝作为接穗条,
(3)将上述西洋鹃接穗条剪成3-4厘米长,每一段只留顶端的一两片叶子,
(4)采用劈接法,将上述西洋鹃接穗嫁接到上述(1)的钻木上,
(5)对嫁接后的西洋鹃及时进行解带、剪砧和管理。
另外,所述劈接法先将砧木带叶的嫩枝拉腰剪断,再从中间劈下一刀深约1.5厘米,将粗细与砧木相近的接穗削成楔形,插入接口内,使砧穗的形成层对齐,接后用0.2毫米宽的薄塑料带把结合部位扎紧,套上塑料袋,采用劈接法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且可在同一钻木上嫁接不同颜色的西洋鹃。
另外,所述嫁接后管理包括温度光照管理、水肥管理和修剪。
另外,所述水肥管理西洋鹃既怕涝又怕旱,春秋季节2-3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冬季4-6天浇水一次,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生长季节每10天施肥一次,孕蕾期喷施叶面肥2次,夏季、冬季和花季停止施肥。
另外,所述修剪西洋鹃休眠期间将虫病枝、枯枝、过密枝条和徒长枝从基部剪去,花蕾期将淹没在叶下的花蕾全部摘除,花蕾初露花色时进行疏花,使花朵大而艳,同时还有利于今后枝叶的成长。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西洋鹃的培育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嫁接的西洋鹃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盛开的花朵大而艳,同一钻木嫁接不同颜色的西洋鹃,增加西洋鹃的观赏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