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3509.6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任一波;周文;张萍;顾永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9 | 分类号: | D06M15/19;C08G77/44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 | 代理人: | 胡红芳 |
地址: | 2015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涤纶 织物 结构 乳液 增深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染整助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织物用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其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水产、医药、国防工业等方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节能降耗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印染业用水量占全国制造业第二位,废水排放量则为全国第六,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因此,节能减排已是该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在保持印染产品染色深度的前提下,减少印染废水排放的有效途径是减少染色过程中染料的投放量,这可以进一步解决染料价格高的经济问题。
合成纤维中的聚酯纤维特性是强度高、弹性好、尺寸稳定性好、耐磨,其制成衣服不皱、不缩、不变形、美观挺括,且易洗快干、结实耐穿,是合成纤维纺织品中品种多、产量大、发展快的品种。可是由于涤纶结构上基本没有活性基团,上染位置少,结晶度高,纤维结构紧密,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困难,相比于其他纤维如羊毛、丝等天然纤维及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在染色时存在染色浓度低、不够鲜艳等缺点。为了增加涤纶织物的颜色深度,可以在染色过程中加入增深剂,以增加表观色量。
理论上讲,只要具有低折射率并且能够在纤维表面吸附成膜的树脂都可以用来制备织物增深用的整理剂。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研究,目前低折射率树脂使用较多的为有机氟、有机硅和丙烯酸酯树脂。由于有机氟树脂价格较高且合成时有毒,并且其亲水性较差,有机硅树脂柔软性较好但增深效果较差,丙烯酸酯树脂增深效果较好但易使织物手感变硬而影响使用,这样采用单一树脂进行增深整理往往难以满足市场对涤纶织物性能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各种树脂的优点,采用合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增深效果优异且附加值较高的增深剂产品,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现有中国申请号为201410299181.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增深剂及其制备与后整理应用方法,该技术公开了以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微球作为固形物,在第一步浸轧后热定型附着在纤维表面,而后进行第二步浸轧使粗糙的纤维表面覆盖有机硅薄膜,尽管该技术的增深原理与本发明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其采用两步整理应用工艺,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而且加强了高温作用可能对染料结构的破坏,为此该增深剂的使用受到限制。
现有中国申请号为201310636510.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增深剂、其制备方法及改善染色纺织品色牢度的方法,该技术公开了使用氨基有机硅与三元共聚有机硅结合制备的增深剂,由于氨基上的活泼氢,特别是伯氨基,极易氧化分解形成发色团,导致黄变现象,影响色光,为此该增深剂的使用同样受到限制。
现有中国申请号为201210419746.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涤纶织物增深剂共聚乳液及制备方法,该技术公开了有机倍半硅氧烷与改性氨基硅油的环氧氯烷基类化合物复配而成的增深剂的制备,但其制备的有机倍半硅氧烷分子量较小,使其在纤维上的附着力较小,成膜性差,因此该增深剂的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公开了一种涤纶织物用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反应过程易操作控制,且以水为介质而非有机溶剂、环保无污染,使用后增深效果大大超过现在的技术水平,且对手感、色光、干湿摩擦牢度及皂洗牢度的影响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为-H或-CH3;R2为-OCH3或-OC2H5;R3为任一一种有机基团,包括亚甲基,-C3H6OOC(CH3)CH2-;m是选自1~100的整数;n是选自1~500的整数。
上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反应器中加入阳离子乳化剂,再加入占总乳化剂用量为25~50%的非离子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热并搅拌,控制温度为40~50℃,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丙烯酸酯类单体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