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4921.X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00 | 分类号: | D01H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纱筒组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领域,纱线在生产的各道工序中会或多或少产生包括棉尘、飞花在内的尘絮,从而影响纺织的质量,污染车间环境。传统的吸尘装置设于相应纺织机械的上方,包括集尘罩、吸风机和与集尘罩相连通的过滤结构,工作时通过吸风机由集尘罩将下方产生的尘絮吸入过滤结构,从而清洁产尘纺织机械周围的环境,但是由于吸尘装置的集尘罩所对的环境为开放式环境,很难清理彻底。另外,过滤结构通常由过滤袋和过滤板两种,过滤袋通常为布袋,透气性不好,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容易发生尘絮从过滤结构反向进入集尘管或集尘罩的返尘现象,过滤板虽然透气性较好,但也不能很好的避免返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状集尘罩,通过集尘管与所述集尘罩相连通的滤尘结构,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管中的吸风机;所述集尘罩内部设有纱筒支架和多个纱筒立轴,集尘罩侧壁上开有纱线出线孔 ;所述滤尘结构包括一端敞口的箱状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至少两块平行的过滤板及设于所述壳体敞口端的出风网,所述滤尘结构与所述集尘管的连接端为滤尘结构入口,距离所述滤尘结构入口最近的一块所述过滤板为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四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与平行的所述壳体壁面间留有空隙,至少一块所述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四个侧面全部与所述壳体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的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共设有三块所述过滤板,距离所述滤尘结构入口最远的一块为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四个侧面全部与所述壳体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的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之间的过滤板为第二过滤板,所述壳体壁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一个侧面间留有空隙,相对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一个相应侧面间留有空隙。
所述的一种纱筒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壁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滤板平行于过滤方向的一个侧面间的空隙长度为所述第一过滤板沿该空隙长度方向的总长的1/10。
本发明的纱筒组吸尘装置的吸尘范围覆盖到整个纱筒组,工作空间封闭,吸尘效果好。且自带纱筒支架和纱筒立轴,无需与另外的纱筒固定装置配合,简化结构,安装方便。最重要的是,滤尘结构中在过滤方向的最后一块过滤板前设置与壳体壁面留有空隙的过滤板或挡板,有效阻止尘絮从滤尘结构中返回集尘管,甚至集尘罩,有助于进一步从源头上保持纱线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集尘罩的侧视剖视图;
图 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集尘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 1-3 所示,本发明包括长条状集尘罩 2,通过集尘管4与集尘罩2相连通的滤尘结构,以及设于集尘管4中的吸风机6。集尘罩2内部设有纱筒支架 8 和五个纱筒立轴 12,集尘罩 2 侧壁上开有纱线出线孔 14。纱线出线孔 14 的直径为1-3毫米。集尘罩2包括长方体状中空本体和设于集尘罩2底端的第一漏斗部16。第一漏斗部 16 的大口一端正对集尘罩 2 内腔,小口一端与集尘管 4 连通。第一漏斗部 16的侧壁与纱筒立轴12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36-50°,夹角α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有利于保证第一漏斗部 16 对尘絮起到一定的聚拢集中作用,同时也避免占用过多空间。
滤尘结构包括一端敞口的箱状壳体 18、设于壳体 18 内的三块平行过滤板及设于壳体18敞口端的出风网22,滤尘结构与集尘管4的连接端为滤尘结构入口,距离滤尘结构入口最近的一块过滤板为第一过滤板24,距离滤尘结构入口最远的一块过滤板为第三过滤板28,第一过滤板24和第三过滤板28之间的过滤板为第二过滤板26。壳体壁面的一侧42与第一过滤板24平行于过滤方向的一个侧面间留有空隙32,空隙32的长度为第一过滤板沿空隙32长度方向的总长的1/10。壳体壁面的相对一侧44与第二过滤板26平行于过滤方向的一个相应侧面间留有空隙34。空隙34的长度为第二过滤板26沿空隙34长度方向的总长的1/10。第三过滤板28平行于过滤方向的四个侧面全部与壳体18壁面密封连接。第一过滤板24和第二过滤板26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过滤板26和第三过滤板28间垂直距离的 0.5-1 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4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落纱机的放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