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6756.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东;刘孝亮;王冰;范志超;庄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氢气 环境 材料 性能 测试 装置 密封 摩擦力 补偿 方法 | ||
1.一种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不装夹试样,按试验要求设定测试仪参数,包括温度与载荷;
S2、开始试验,测得载荷曲线即为密封摩擦力曲线;
S3、装夹试样,按试验要求设定测试仪参数,包括温度与载荷;
S4、进行试验,测得载荷曲线即为合载荷曲线;
S5、将S2中得到的密封摩擦力曲线按照S4中的合载荷曲线进行周期扩展,然后从S4的合载荷曲线中减去扩展后的密封摩擦力曲线,即得到试样承受载荷曲线;
所述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筒状且密封的高压氢气环境箱,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中设置有试样(20);本装置还包括装有拉杆(12)以用于实现对所述试样(20)进行指定载荷加载的主机加载框架,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设置在主机加载框架上;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中设置有分别用于夹持所述试样(20)上、下两端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拉杆(12)穿过高压氢气环境箱与所述下夹持部固接,且拉杆(12)与高压氢气环境箱之间构成动密封配合;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与高压供氢气管(43)相连,高压氢气环境箱在远离高压供氢气管(43)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放气电磁阀(17);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中还设置有电加热组件;本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控试样受力载荷-试样变形量-试样环境温度-试样周围氢气压力的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控及处理各传感器所收集信息的控制组件;
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布置的热辐射层和隔热层,所述热辐射层由同轴套设于所述试样(20)外周处的金属衬管(46)以及螺旋状穿设于金属衬管(46)内的加热电阻丝(47)构成,该筒状的金属衬管(46)与加热电阻丝(47)互相配合构成辐射管构造的加热炉;所述隔热层至少包括包覆在所述加热炉外侧的陶瓷隔热罩(44),所述金属衬管(46)与陶瓷隔热罩(44)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陶瓷隔热罩(44)上开设有供高压氢气通入的通路;所述陶瓷隔热罩(44)与金属衬管(46)之间还布置有隔热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丝(47)设置为对应所述试样(20)上、下部分的两段式螺旋结构,两段加热电阻丝(47)各自独立加热,且两段加热电阻丝(47)均通过设置在高压氢气环境箱上的接线柱(50)与驱动功放(13)相连,所述驱动功放(13)与控制组件电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氢气环境箱包括筒状的钟罩(21),所述钟罩(2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底座法兰(49),所述钟罩(21)和底座法兰(49)彼此固连构成封闭的空间;所述高压供氢气管(43)与设置在所述钟罩(21)上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放气电磁阀(17)通过管道与底座法兰(49)固连;所述钟罩(21)的上端部还设置有安全阀(30)和吊环(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钟罩(21)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水套(45),所述冷却水套(45)与钟罩(21)之间围成冷却水腔,冷却水腔的进水口通过冷水供水管(51)与水泵(6)相连,冷却水腔的出水口通过冷水回水管(52 )与冷却水箱(5)相连,所述冷却水箱(5)、水泵(6)、冷水供水管(51 )、冷却水腔以及冷水回水管(52 )依次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氢气环境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的密封摩擦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同轴布置的上连接头(41)和上夹头(39),所述上夹头(39)与试样(20)上端部固接,所述上夹持部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炉上侧的陶瓷隔热罩(44)夹层中的上盖(40);所述上连接头(41)外形呈直径上大下小的二段式阶梯轴结构,且该阶梯轴结构的轴肩处呈平滑过渡的弧锥面状构造,所述上盖(40)与上连接头(41)轴肩相配合的部分呈与之形状吻合的凹弧面状构造;
所述下夹持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同轴布置的下夹头(38)和下连接头(37),所述下连接头(37)与所述拉杆(12)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67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