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7055.X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1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科;赫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2 | 分类号: | C08G18/42;C08G18/10;C08G18/66;C08G18/32;C08G63/48;C09D1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油墨 聚氨酯 树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聚酯二元醇:
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6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对聚酯合成釜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为-0.094Mpa,抽真空时间1~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8小时将聚酯合成釜的釜温升至210℃~230℃,馏分总量到理论值后,放出馏出物,完成缩聚,得到的产物即为聚酯二元醇;
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具有如下结构的端NCO基预聚体:OCN-B-(-NH-CO-O-R1-O-CO-NH-)m-B-NCO,其中,R1为亚甲基、酯基或芳香烃基基团,B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扩链合成:
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2~4小时后的产物即为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该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结构为:NH2-R2-NH-(-CO-NH-R1-NH-CO-)n-NH-R2-NH2,其中,R2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中,各原料用量为:二聚酸78~83质量份,二元醇17~22质量份;
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中,各原料用量为: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72~84质量份,催化剂0.05~0.07质量份,二异氰酸酯16~28质量份;
所述扩链合成步骤中,各原料用量为:胺类扩链剂0.7~1.4质量份,酯类46~56质量份,醇类溶剂14~24质量份,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28~30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还包括:完成酯化反应后,通过测量反应物的酸值来确认酯化反应是否合格,若反应物的酸值≦20mgKOH/g,则确认酯化反应合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还包括:缩聚完成后,通过测试缩聚产物来确认缩聚反应是否合格,若缩聚产物羟值达到53±3mgKOH/g,酸值<1.0mgKOH/g,则确认缩聚产物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采用的二元醇选自: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还包括:反应后,测量反应产物中的NCO的质量含量来确认反应产物是否合格,若测量反应产物NC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1~6.3%,则确认端NCO基预聚体反应产物为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采用的异氰酸酯单体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采用的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氯化亚锡,钛酸四丁酯中的任何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0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