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移相式提醒保护电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7277.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冠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源极 放大 电路 移相式 提醒 保护 电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移相式提醒保护电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电气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少的关键学科。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目前的电气系统不能检测系统电压是否正常,如系统电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终端用电负载的正常使用。这不但影响用电负载的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电气系统无法检测电压是否正常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电压的移相式提醒保护电气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一种基于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移相式提醒保护电气系统,其包括前端处理电路,与前端处理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微调电路,同时与驱动电路和微调电路相连接的警示电路,同时与放大电路和警示电路相连接的移相电路,以及串接在移相电路和检测电路之间的共源极放大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共源极放大电路由场效应管K1,场效应管K2,三极管VT4,负极与场效应管K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则与移相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N极与场效应管K1的栅极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场效应管K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2后接地的电阻R23,一端与场效应管K1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则经电阻R20后接12V电压的电阻R21,正极与电阻R20和电阻R21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则与场效应管K2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N极与极性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P极则与场效应管K2的栅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K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24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阻R22和电阻R23的连接点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场效应管K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K2的源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以及检测电路相连接。
所述移相电路由移相芯片U1,三极管VT3,三极管VT2,一端与移相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移相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8,负极经电阻R19后与移相芯片U1的IN1管脚相连接、正极与移相芯片U1的IN2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正极经电阻R17后与移相芯片U1的N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与移相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移相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位器R16,P极与移相芯片U1的OFF1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P极与移相芯片U1的OFF2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移相芯片U1的VCC+管脚与放大电路相连接、VCC-管脚接地、OUT管脚与电位器R16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警示电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
所述的前端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C1的负极经电阻R2后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则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一起作为该系统的输入端;电阻R3和电阻R2相并联,其两个共同端均与放大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经电阻R6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串接在放大器P1的负极和输出极之间的电阻R5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输出极同时与驱动电路以及移相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放大器P2的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其正极则与电阻R2和电阻R1的连接点相连接、输出极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电阻R4和电阻R6的连接点与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K,电阻R7,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2的正极经电阻R7后与驱动芯片K的INI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极性电容C3的负极与驱动芯片K的VCC管脚相连接、其正极则与电阻R4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同时作为系统的一个输出极;所述驱动芯片K的INV管脚与放大器P2的输出极相连接,其INI管脚则与放大器P1的输出极相连接,COM管脚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PWM管脚和VREF管脚均与警示电路相连接,RT管脚与微调电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冠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冠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