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延时补偿特性的智能变电站跨间隔合并单元MU同步录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7588.8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6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宋爽;卜强生;袁宇波;高磊;李云鹏;庞福滨;杨毅;宋亮亮;刘玙;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延时 补偿 特性 智能 变电站 间隔 mu 同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延时补偿特性的智能变电站跨间隔MU同步录波方法,目前智能变电站中故障录波器的录波信息为经插值处理后的信息,而非原始信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故障录波信息不严格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在考虑不同间隔合并单元固有延时的基础上,选取主MU通道作为基准参考,进一步修正跨间隔MU通道延时补偿,实现了原始故障信息的准确提取,有利于提高故障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提出了一种考虑延时特性补偿的故障录波装置录波配置文件值修改方法,在保留原始录波信息的基础上不影响后续计算分析,弥补了现有录波方式的不足,对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延时补偿特性的智能变电站跨间隔MU同步录波方法,属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中,“点对点”直采模式的故障录波器直接接收来自不同间隔合并单元(MU)采样信息。由于故障录波器中往往包含线路、主变、断路器、母线等各间隔的采样数据,因而其无论在稳态下分析电网运行情况或是故障情形下开展电网故障分析均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目前,智能变电站大多采用“常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采样模式,对于点对点接收跨间隔MU采样的故障录波器来说,由于不同间隔合并单元的采样时刻不同、额定延时也不完全相同,其获得的采样数据并非同步。为了获得同步的电流、电压数据,故障录波器必须对多个间隔的SV数据进行插值重采样,具体过程为:故障录波器接收各合并单元SV报文时,记录每个报文的精确到达时刻,并分析SV报文的额定延时信息;故障录波器基于报文到达时刻,并补偿额定延时后,将SV数据还原到真正采样时刻,然后根据故录自身的重采样脉冲,对所有通道同时进行插值,获得基于故录自身采样脉冲的模拟量值,这样所有通道新的数据值为同一时刻的模拟量,是同步的。故障录波器插值重采样后,各通道数据为同步数据,但据此方法录下来的波形并非原始波形,而是经过插值重采样后的波形,存在一定的相位误差和幅值误差,采用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原始录波信息的丢失,进而可能影响到故障分析,而且随着插值算法的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这就使得故障录波器第三方公信力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延时补偿特性的智能变电站跨间隔MU同步录波方法,可以弥补故障录波器录波文件无法真实有效获取各间隔实际采样值的问题,有效提升故障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考虑延时补偿特性的智能变电站跨间隔MU同步录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的录波文件均采用符合IEEE标准的COMTRADE格式文件,所述COMTRADE格式文件包括配置文件,所述配置文件包含Skew字段配置信息,利用Skewn用以记录抽样周期开始后各间隔合并单元采样值存在的固有延时delayn;
(2)、选取录波文件中某一MU通道作为参考基准,将其余MU通道的SV报文到达时间与基准MU通道进行比对,获取延时时间并加以补偿,当故障录波启动后,故障录波装置将记录基准MU通道SV报文第一个点到达的绝对时间,设其为Tmain,其余间隔合并单元SV报文到达故障录波器的初始时刻分别记作T1、T2….Tn;
(3)、计算跨间隔通道延时补偿修正值,各间隔合并单元的通道延时补偿修正值应设置为:
(4)、计算并修改录波配置文件对应通道Skew值,在故障录波的配置文件中,应将基准MU通道的Skewmain值设置为该合并单元的固有延时delaymain,而其余MU通道的Skewn值应设置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5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管理后台的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