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导冷却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8598.3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6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姚春风;吾斯曼江;姚茹玲;刘建刚;刘建民;麦麦提明;雍百炼;杨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疆南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2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洁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组下导冷却技术领域,是一种下导冷却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厂机组下导冷却器是由单根铜管盘旋而成,在夏季来临时,由于渠道含有大量的杂草及泥沙,很容易就进入机组冷却器中;而在冬季冰乳来临时,渠道出现大量冰乳,在机组冷却水运行时,参杂了大量的冰乳进入机组冷却器。而机组下导冷却器是由单根铜管盘旋而成,当杂草及泥沙、冰乳进入机组下导冷却器使得冷却器堵塞,机组瓦温上升,如不及时疏通冷却器,将会导致烧瓦事故的发生,造成机组事故停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导冷却器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冷却器易堵塞带来机组停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下导冷却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铜管、连接头、法兰;两个第一连接法兰之间并联安装有至少两根间隔排列的铜管,铜管呈优弧状,两个第一连接法兰外端分别顺次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头和法兰,所述铜管、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头和法兰内部相通。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间可设有密封垫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一起。
上述铜管可包括有上半部铜管、下半部铜管,上半部铜管与下半部铜管间依次固定有第三连接法兰、第四连接法兰、连接短管、第四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并且内部相通。
上述第三连接法兰与第四连接法兰间可设有密封垫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一起。
上述铜管上可固定有至少一个固位夹装装置,固位夹装装置包括上夹装板、下夹装板、竖筋板、螺栓、螺母;上夹装板与下夹装板间固定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竖筋板,竖筋板中部横向固定有至少一个螺栓,螺栓末端设有螺母。
上述上夹装板一端可向上折弯,下夹装板对应端向下折弯,折弯部分上均设有通孔。
上述连接头与法兰连接的端口可朝前。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其冷却管由多根铜管并联组成,并且每一根铜管都可独立进行供水,形成了多重保障,避免了由于下导冷却器堵塞、机组瓦温上升而导致烧瓦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机组事故停机,提高了机组安全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连接法兰,2为第二连接法兰,3为铜管,4为连接头,5为法兰,6为第三连接法兰,7为第四连接法兰,8为连接短管,9为上夹装板,10为下夹装板,11为竖筋板,12为螺栓,13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下导冷却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法兰1、第二连接法兰2、铜管3、连接头4、法兰5;两个第一连接法兰1之间并联安装有至少两根间隔排列的铜管3,铜管3呈优弧状,两个第一连接法兰1外端分别顺次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2、连接头4和法兰5,所述铜管3、第一连接法兰1、第二连接法兰2、连接头4和法兰5内部相通。使用中,将两片法兰5分别与进液端口、出液端口相连即可,由于冷却管由多根铜管3并联组成,并且每一根铜管3都可独立进行供水,形成了多重保障,避免了由于下导冷却器堵塞、机组瓦温上升而导致烧瓦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机组事故停机,提高了机组安全性、稳定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下导冷却器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铜管3包括有上半部铜管、下半部铜管,上半部铜管与下半部铜管间依次固定有第三连接法兰6、第四连接法兰7、连接短管8、第四连接法兰7和第三连接法兰6,并且内部相通。这样不仅便于本发明的安装、拆卸、维护,还能增加铜管3的整体强度,便于长久使用。连接短管8可根据现场选用圆管、方管或矩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疆南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疆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