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8602.6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4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旺;史惠祥;周昱宏;周旻昀;鲍玥;周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H01M8/04;C02F3/28;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微生物 燃料电池 | ||
1.一种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包括外筒(10)和中心筒(2),中心筒(2)置于外筒(10)内,所述反应容器内为厌氧环境,所述反应容器内设有内循环装置,所述中心筒(2)上设有第一循环口和第二循环口;所述内循环装置能够用于推动所述中心筒(2)内的污水经第二循环口(3)流出中心筒(2)、并使中心筒(2)外的污水经第一循环口(4)流入到中心筒(2)内而实现污水在反应容器内的循环流动,或者,所述内循环装置能够用于推动中心筒(2)内的污水经第一循环口(4)流出中心筒(2)、并使中心筒(2)外的污水经第二循环口(3)流入到中心筒(2)内而实现污水在反应容器内的循环流动;所述反应容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反应容器内设有能够生长产电微生物的阳极(12)和能够利用电子和质子将氧气还原的阴极(13),所述阳极(12)和所述阴极(13)之间串联有电阻(14),产电微生物产生的质子能够随反应容器内的污水传递到所述阴极(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装置设于中心筒(2)内或中心筒(2)外。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口设于所述中心筒(2)的筒壁上,所述第二循环口(3)设于所述中心筒(2)的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内安装有用于促进污水循环流动的导流板(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呈圆锥体状,且所述圆锥体的顶部对准所述第一循环口和/或第二循环口(3)。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装置包括螺旋桨(6),所述螺旋桨(6)与发动机(8)的输出轴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发动机(8)电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置于空气与反应容器内的污水的临界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阴极(13)密封安装于该通孔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为空气式阴极,阴极的催化层与反应容器内的污水接触,阴极的扩散层与外界的空气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6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