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道交织方法、信道交织器与信道编码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18802.1 申请日: 2009-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4869087B 公开(公告)日: 2019-08-30
发明(设计)人: 吴秋萍;廖培凯;张育豪;陈义升 申请(专利权)人: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L25/02 分类号: H04L25/02;H04L1/00;H04B7/02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任默闻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信道 交织 方法 信道编码 装置
【说明书】: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本案的母案的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2月31日,国际申请号或专利号为PCT/CN2009/076334,国家申请号或专利号为200980100885.X,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0年05月05日,发明名称为:信道交织方法、信道交织器与信道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用于纠错码的交织器设计,且特别有关于用于信道交织的基于星座图的排列。

背景技术

大部分纠错码(Error Correction Code,ECC)被设计以更正随机信道错误(random channel error)。解码器性能通常受到一连串的信道错误的影响。信道交织可以平均突发信道错误来提高性能。在发送端,信道交织置乱(scramble)已编码比特,使连续的信道衰落(fading)的影响分布于整个编码块(coding block)上,且因此在接收端,一个编码块中突发信道错误的长度被大大降低。

图1(现有技术)是在IEEE 802.16e无线系统中采取的用于信道编码的交织方案的方块图。在IEEE 802.16e无线系统中,卷积涡轮码(Convolutional Turbo Code,以下简称为CTC)交织器被用于信道编码。如图1所示,CTC交织器11包括比特分离模块(bit separation module)12、子块交织器(subblock interleaver)13、以及比特分组模块(bit-grouping module)14。比特分离模块12从CTC编码器接收所有已编码比特,且将所述已编码比特分布至多个信息子块(information subblock)A与B,以及多个奇偶校验子块(parity subblock)Y1、Y2、W1与W2。子块交织器13独立的交织所有子块。比特分组模块14复用(multiplex)已交织子块,且将其重新组合(regroup)至子块A、B、Y与W。

在IEEE 802.16e中,待交织比特的整个子块被写入地址范围为0至所述待交织比特的数目减1(N-1)的数组(array),且已交织比特以排定顺序(permuted order)读出,其中第i比特自地址ADi(i=0…N-1)读出。子块交织器13的公式如下:

其中,Tk为假定(tentative)输出地址,m与J为子块交织器参数,BROm(y)表示y的比特-反转的m-比特值(即,BRO3(6)=3)。若Tk小于N,则ADi=Tk,且i与k各增加1;否则丢弃Tk且仅增加k。重复上述子块交织程序,直到获得所有N个交织器输出地址。

接着,在发送端,已交织比特被调制(modulated)然后发送。在接收端,已接收比特被解调(de-modulated)、解交织(de-interleaved),然后由CTC解码器将其解码。在高阶调制方案(例如,16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以下简称为QAM)与64QAM,其调制符号搭载(carry)超过两个比特)中,因为在一个调制符号中具有多个不同比特可靠性(bit reliabilities)的电平,故不同比特具有不同错误概率(error probabilities)。其结果是,使用具有高阶调制的IEEE 802.16e CTC交织方案时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基于子块交织方程式(1),在每一子块中,相邻的已编码比特映射于调制符号中具有相同比特可靠性的电平。此问题也可称为如图1所示的块内连续性(intra-block continuity),其中子块A中的相邻已编码比特0、1、2均映射于高比特可靠性H。第二,因为每一子块是基于相同的交织方程式来交织,不同子块中的具有相同索引(index)的多个比特被映射于调制符号中具有相同比特可靠性的电平。此问题也意指为如图1所示的块间连续性(inter-block continuity),其中不同子块A与B中的相同比特93均映射于低比特可靠性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