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故障定位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0094.5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8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洋;沈军;刘皓;胡习;张成;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李嫄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故障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故障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故障一般是永久故障,再次重合会对电缆产生较大的损伤,必须及时查找并修复,但对于电缆故障位置的查找和维修耗时较长,对供电的持续性要求非常不利,而传统的故障距离测量方法又无法精确定位故障位置。因此对于较多使用多级串供电缆的大城市,因其负荷的重要性,精确测量故障位置、尽快恢复供电,对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基于阻抗测量原理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基于线路双端电器量的双端测距方法和行波法等方法实现电缆故障定位。基于阻抗测量原理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受过渡电阻及负荷影响较大。基于双端电气量的双端测距方法必须获得故障线路两侧的电压电流量,由于串供电缆系统当中存在较多接头连接,因此双端电气量或者单端电气量不一定能满足测距要求。而行波法应用于多级串供电缆线路时,由于反射接点多会导致精度很差,且该技术的应用造价较高。综上,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多级串供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故障定位的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故障定位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故障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光互感器测量电缆的电流信息,并根据电流信息确定电缆的电缆故障区段;获取电缆故障区段的电压信息;根据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确定电缆故障区段中故障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电缆包括若干段连续的电缆区段,其中,在接收光互感器测量电缆的电流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在电缆的电缆区段上设置光互感器,其中,各个光互感器连续地设置在电缆上;控制光互感器采集电缆的各个电缆区段的电流信息;其中,每个光互感器采集一段电缆区段的电流信息。
进一步地,电流信息包括各相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和差动电流定值,其中,根据电流信息确定电缆故障区段包括:若电缆区段的各相的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和差动电流定值满足第一公式,则确定该电缆区段为电缆故障区段;其中,第一公式为ICDΦ>k×IRΦ且ICDΦ>ISet,Φ=A,B,C,ICDΦ为各相差动电流、IRΦ为制动电流、ISet为差动电流定值以及k为比例制动系数,Φ=A,B,C为三相交流电中的A相、B相和C相。
进一步地,获取电缆故障区段的电压信息包括:通过线路递推算法基于电缆两端的电压、各个电缆区段的电流信息确定电缆故障区段两端的电压;其中,通过线路递推算法基于电缆两端的电压、各个电缆区段的电流信息确定电缆故障区段的电压包括:通过第二公式确定电缆故障区段的电压其中,第二公式为:其中,电缆包括n段电缆区段,为第i段电缆区段的电流,Zi为第i段电缆区段的阻抗,第m段电缆区段为与电缆故障区段相邻的电缆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0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