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瑞士干酪式附接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2155.1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T.J.皮克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10 | 分类号: | B29C39/10;F16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吴超,董均华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瑞士 干酪 式附接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的领域包括被机械地结合在一起的两部件聚合物产品,以及产生该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重注射成型或包覆成型通常被局限为使用已知化学地结合在一起的两种或更多的聚合物材料。这些方法经常要求非常窄的过程参数。如果过程参数没有被仔细地遵守,那么在界面处可能会发生所述两种或更多的材料的撕裂或分离。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变型,方法可提供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可包括第一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可限定了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部件可在模具中被形成或者被放置在该模具中,以及可使第二材料淹没所述第一部件并且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通孔。当冷却后,所述第二材料可形成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可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可延伸通过或围绕所述第一部件的部分被机械地结合到所述第一部件。
第二变型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包括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二部分可包括第二材料组成。第一部分可限定了多个通孔,而第二部分可延伸通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部分的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通孔的延伸部和所述通孔本身可被构造并布置成有利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互锁机械结合。
本发明的其他的说明性变形将从下面提供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易于理解。应当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举出的变型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任选变形,但都是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方案:
方案1. 一种产品,包括:
第一部分,其包括被模塑的第一组成并且被构造和布置成限定至少一个通孔;
第二部分,其包括被模塑的第二组成并且被构造和布置成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通孔,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处于互锁机械结合。
方案2.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截面面积的大小范围可从约宏观的到约纳米观的。
方案3.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组成化学地结合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组成。
方案4.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组成没有化学地结合到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组成。
方案5.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栅,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内;以及
其中所述格栅部分可被构造并布置成进一步促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互锁机械结合。
方案6.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硬聚合物并且第二部分包括软聚合物。
方案7. 如方案1所述的产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栅包括多个通孔,并且所述多个通孔的截面面积的大小范围可从约宏观的到约微观的到约纳米观的。
方案8. 一种方法,其包括:
提供第一部件和铸造模具,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本体和第一组成,所述本体限定了在所述第一部件内的至少一个通孔;
将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在所述模具内并且使熔融材料流入所述模具并通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其中所述熔融材料包括第二组成,所述第二组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组成;
允许所述熔融材料硬化以形成第二部件;以及
其中该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一部件的互锁机械结合。
方案9. 如方案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的截面面积的大小范围可从约宏观的到约微观的到约纳米观的。
方案10. 如方案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组成化学地结合到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组成。
方案11. 如方案1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组成没有化学地结合到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组成。
方案12. 如方案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格栅,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内;以及
其中所述格栅部分可被构造并布置成进一步促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互锁机械结合。
方案13. 如方案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硬聚合物并且第二部件包括软聚合物。
方案14. 如方案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栅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格栅内的多个通孔,并且所述多个通孔的截面面积的大小范围可从约宏观的到约微观的到约纳米观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2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