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重力毛细泵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4039.3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9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凌伟淞;刘瑞亮;艾尚宥;段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毛细泵环 | ||
1.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设有蒸发器、电磁分流阀、第一蒸汽联管、冷凝器、阀门、单向阀、三通阀、第二蒸汽联管和液体联管;蒸发器通过电磁分流阀分别与第一蒸汽联管和第二蒸汽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蒸汽联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第二蒸汽联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三通阀、单向阀与冷凝器连接,阀门设在冷凝器的真空灌注口上,阀门用于抽真空、灌注工质并且保证内部密封;所述液体联管一端与三通阀连接,液体联管另一端与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有强化冷凝结构,所述强化冷凝结构为阵列插排形式的圆柱,圆柱的直径为3~4mm,高度为8~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联管的内径为5~8mm,第二蒸汽联管的内径为2~4mm。液体联管的内径为3~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设有蒸发器底板、吸液芯、液体补偿室,蒸发器底板上设有蒸汽槽,吸液芯与蒸汽槽和液体补偿室紧密贴合,保证热量及工质的顺利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槽可采用紫铜或铝合金。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槽的宽度和高度均为1.5~2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采用铜纤维烧结板或者泡沫铜吸液芯。
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的孔隙率为70%~90%。
9.如权利要求4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补偿室及蒸发器壳体均采用铝合金或者紫铜。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抗重力毛细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补偿室采用十字交叉的槽道结构,槽道的宽度为1~2mm,深度为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40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