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5940.2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屈医;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宏博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食用 蜗牛 养殖 技术 方法 | ||
一种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涉及特种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田间工程、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上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特种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白玉蜗牛的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蜗牛,也称褐云玛瑙螺,玛瑙螺软体动物。食用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食用蜗牛因头、颈、腹、足、身体肌肉白色如玉而得名,背负螺旋形的贝壳,故称为“单壳体”。壳呈低圆锥形。头部显著,触角2对,后一对顶端有眼。肉色洁白如玉,故称为“食用蜗牛”。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足,足部分泌滑腻白润的粘液。外套腔顶壁富有血管为肺呼吸空气。躯干旁与螺体相接处有一小圆孔通于肺。雌雄同体生殖孔开口在颈部右大触角后方。行走时将身伸出壳外,遇到惊扰时则头身皆缩入壳内。若遇干燥或冬眠时,分泌粘质以堵塞壳口。食用蜗牛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为。因此市场上总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食用蜗牛的人工养殖目前正在兴起,但是食用蜗牛养殖技术还是比较传统,养殖的存活率极低,严重的抨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的欲望和积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养殖效率高,成本投资小,便于管理的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田间工程:选择无害虫卵,无化肥、农药有害物质的污染的农田,周围植上10-20棵葡萄树搭架子遮阳,四周用网栏住防止蜗牛外逃,宽1.52-3.02米,挖“十”或“井”字厢沟,厢沟与外环沟相连使进排水方便,在地上放一些稻草、麦秸、杂草遮荫物,以供蜗牛遮荫;
(2)、蜗种放养:选择肢体完整、肉质肥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病、放养的蜗牛宜在一月龄以上;每300m2场地放养种蜗牛1000-2000只、幼蜗牛10000-2000只、当外部环境温度为12℃~20℃、土壤湿度在35%、便可放养;
(3)饲养管理:
①、饲料的管理:春、秋、冬季节饲喂白菜、生菜、土豆、胡萝卜;夏季饲喂瓜叶、豆叶、西红柿、瓜皮,水果块茎、黄瓜,每隔一周喂食一次精饲料,蜗牛一天的食量为两大片白菜叶,每天黄昏时时喂养,一天喂一次;
②、日常管理:夏季高温时期,早晚会各灌水一次,避免太阳曝晒;冬天在气温下降到15℃时,在背风向阳处,用双透明塑料簿膜建造大棚,利用地温和太阳照射辅助保温;
(4)病害防治: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强饲养场地的卫生管理,每天都清理检查,每半月消毒1次,在饲料中掺入添加剂及抗生素,一旦发现病、死蜗牛应及时隔离,并对饲养室进行清洗消毒;
(5)收获上市:幼蜗牛生长5-6个月后便可食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特种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蜗牛的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农田食用蜗牛养殖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宏博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宏博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5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链耙式蛤仔采捕器
- 下一篇:一种分离仔蚂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