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1268.8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9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颜丹丹;宋均燕;刘霞;何小东;贾文杰;张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9/02 | 分类号: | B65H69/02;B65H6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园园;万志香 |
地址: | 830054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针板 纱线接头 出液口 耐磨性 针齿 驱动部件 储液槽 驱动 夹纱 加热部件 列状分布 探测部件 粘连效果 臂移动 加热板 梳子状 相邻针 移动 嵌设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包括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储液槽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出液口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隔,活动针板位于所述储液槽内,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针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所述活动针板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本发明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使得纱线接头处不易脱落、粘连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纺纱过程中络筒工序是必不可少的,络筒机可以将纱线上的疵点去除后从新接头,并且可以将管纱通过接头的方式变成大容量的筒纱,可以提高后续加工的生产效率;
纱线接头耐磨性较纱主体弱,是由于两根纱线解捻再加捻后没有完全抱合紧密,尤其是接头末端纤维缠绕于与它接头的纱线表面,没有受到有效的握持从而导致末端纤维未完全卷入纱体,织造时容易断头。在实际织机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当有接头的纱线做为经纱时,由于织机张力、综框摩擦力以及打纬过程钢筘对纱线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带有接头的纱线很容易在织造时断裂,由于近年来织机速度的提高,织造过程中纱线与织机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织造断头更加严重。
现有技术是利用添加纳米混悬剂使纱线接头处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从而提高结合强度,但此发明未考虑附着在纱线接头处的纳米混悬剂是否会影响后道染色等工序,染色过程温度较高且有化学反应,没有热处理使其交联这个过程,无法保证染色等工序结束后接头上胶效果仍然存在,只适合白胚纱直接织布,对色纺生产流程不适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纱线接头处不易脱落、粘连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从而提高织造效率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包括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储液槽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出液口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活动针板位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的针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所述活动针板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齿的数量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相等,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与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均为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齿间隙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0.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针板呈长条形,所述活动针板的长度为45-75mm,所述针齿的长度为5-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呈长方体状,所述储液槽的长度为50-80mm,其宽度为20-40mm,其高度为50-1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上表面,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出液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呈矩形,所述加热板平行于所述出液口所在的平面,所述加热板的长度为50-80mm,所述加热板的宽度为2-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部件为接头探测器,所述接头探测器连接于所述夹纱臂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1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中断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养殖蜈蚣的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