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铜带机及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2524.5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7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5 | 分类号: | H01R43/05;H01R43/052;H01B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15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铜带机 铆接 端子 着上 护套 方法 | ||
1.全自动铜带机,包括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铜带铆接装置、电子元器件进给装置和电线进给装置;铜带铆接装置包括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铜带机架、对应设置在铜带机架的上下端的上模和下模,以及驱动上模靠近或远离下模运动实现铜带铆合的驱动机构,铜带机架上还设有铜带盘和将铜带切断并将铜带送至所述下模的铜带切断机构,铜带盘与铜带切断机构之间设有将铜带从铜带盘被引至铜带切断机构的送料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铆接工位;电子元器件进给装置和电线进给装置按一定的频率同时分别将单个电子元器件和单根端头绝缘外皮被剥除的电线送至所述铆接工位上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铜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进给装置包括电子元器件振动装置和电子元器件单个输送路径,所述电子元器件经电子元器件振动装置振动排队后进入电子元器件单个输送路径,电子元器件单个输送路径置于电子元器件振动装置和铜带铆接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全自动铜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下模的工作面与上模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
4.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具有一工作平台和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
送线机构,用于电线的输送,可使被输送之电线前进或后退;
电线切断剥皮装置,处于第一加工工位上,对由送线机构输送而来的电线切段和对电线第一端端头的绝缘外皮剥除;
护套进给装置,处于第二加工工位上,按一定的频率将单个护套供电线的第一端插进;
第一端子压着装置,处于第三加工工位上,用于将端子铆压到电线的第一端头去除绝缘外皮处;
第一带传送机构,用于送线机构在所述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第三加工工位三者之间进行切换;
铜带铆合机,该铜带铆合机为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全自动铜带机,电线进给装置将穿上护套及打好第一端端子的电线送至所述铆接工位将电线第一端与电子元器件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带传送机构及被第二带传送机构传送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已套好护套的电线并拉拽设定的长度后,通过电线切断剥皮装置使电线被切断形成电线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二带传送机构的传送下将其所夹持的电线送至铜带铆合机以将电线第一端与电子元器件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护套进给装置包括护套进料装置、护套周转平台和推出机构,所述护套进料装置具有进料块和振动机构,所述进料块设有堆放护套的进料通道,所述振动机构作用于进料块使护套从所述进料通道中单个排出落在所述护套周转平台上并经所述推出机构的作用而输送至一护套泊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包括交叉设置的横向气缸和直向气缸,所述横向气缸和直向气缸的活塞杆延长线的交叉点形成护套临时泊位,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杆将从所述进料通道中单个排出落在所述护套周转平台上护套推送至护套临时泊位,所述直向气缸的活塞杆将护套临时泊位的护套推送至护套泊位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杆将从所述进料通道中单个排出落在所述护套周转平台上护套推送至护套临时泊位的过程中,横向气缸的活塞杆的侧面堵住所述进料通道的出料口。
9.铜带铆接端子压着上护套的端子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加工工位通过电线切断剥皮装置将电线的第一端的绝缘外皮剥除;
步骤二,将电线移至第二加工工位通过送线机构将电线的第一端插进护套进给装置所提供的护套里;
步骤三,通过第一带传送机构将带有护套的电线移至第三加工工位,对电线的第一端进行端子铆接;
步骤四,回到第一加工工位,送线机构将电线退送使护套紧套住于电线之第一端铆接的端子;
步骤五,夹持已套好护套的电线并拉拽设定的长度后,通过电线切断剥皮装置将电线切断形成第二端;
步骤六,通过第二带传送机构将已套好护套的电线段从第一加工工位送至第四加工工位,通过铜带铆合机以将电子元器件铆接到电线的第二端头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25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