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贵金属纳米棒温度刺激响应性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3097.2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査刘生;陈思远;董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4282;C08F220/54;C08F220/58;C08F6/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贵金属 纳米 温度 刺激 响应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杂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贵金属纳米棒温度刺激响应性杂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贵金属纳米棒是由一种或两种贵金属形成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棒状金属纳米粒子,常见的贵金属为金和银。两种贵金属可以形成双金属合金纳米棒,也可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双金属核壳复合纳米棒,这两种双金属纳米棒往往都结合了两种贵金属纳米棒的特性。与常见的球形贵金属纳米粒子相比,贵金属纳米棒的突出特征是具有各向异性。如它们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光学性能具有各向异性,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曲线上有两个吸收峰:一个是其中自由电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发生横向共振所产生的吸收峰,通常位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强度较弱;另一个是其中自由电子吸收特定波长光发生纵向共振所产生的吸收峰,一般位于波长较长的近红外光区,强度较强。相比较而言,纵向LSPR吸收峰的位置即纵向LSPR波长对贵金属纳米棒的长径比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要敏感得多,因此它可用作LSPR传感器,在化学化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球形贵金属纳米粒子相比,贵金属纳米棒两端的表面电场增强效应非常强,适合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另外,贵金属纳米棒有明显的光热效应,它可吸收近红外光产生较大的热量,加热周围环境,因此有“纳米加热器”之称,目前在癌症的光热治疗方面受到普遍关注。和其它纳米粒子一样,单纯的贵金属纳米棒因表面能高而易发生团聚,结果会丧失它的特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使之能稳定地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二是将它负载在特定的载体中。由于贵金属纳米棒具有各向异性,如果在载体中使其定向排列形成有序结构,还有可能产生新的特性。
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等优点,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力学性能好,在过滤分离、药物输送、医用敷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如果在静电纺丝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贵金属纳米棒,受纺丝过程中施加的电场的作用,贵金属纳米棒在形成的纳米纤维中会形成定向排列,制得的杂化纳米纤维膜不仅结合了两者的特性,而且还会有更优良的性能。如Zhang等人在文献small,2012,8,No.5,648-653中提到将金纳米棒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经过静电纺丝得到的杂化纳米纤维膜中含大量定向排列的金纳米棒。用该纤维膜作为SERS基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
智能纳米纤维膜是可响应外界刺激发生体积相转变的纳米纤维膜,外界刺激包括温度变化、pH值变化、光或磁场等,在发生体积相转变的过程中纳米纤维膜的含水量、亲疏水性、渗透性等物理化学性能都会发生相应改变。与普通的智能水凝胶膜相比,智能纳米纤维膜的最大特点是比表面积大、响应外界刺激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它特别适合用在药物控制释放和传感器等领域。温度刺激响应性纳米纤维膜是可响应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智能纳米纤维膜,由于温度是最常见也最易实现变化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类智能纳米纤维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最近Chen等人[Macromol.Chem.Phys.2014,215,286-294]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体积相转变温度在40℃左右的温度刺激响应性纳米纤维膜,在该智能纳米纤维膜中加入1,2-二氨基蒽醌,可制得能快速检测NO气体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贵金属纳米棒温度刺激响应性杂化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将贵金属纳米棒的独特性能与智能纳米纤维膜的快速响应性以及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率高等优势结合起来,并使贵金属纳米棒在纤维中形成定向排列,达到通过外界刺激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电场增强效应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贵金属纳米棒温度刺激响应性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丙烯酰胺类主单体与丙烯酰胺类功能单体按摩尔比为100∶10~30的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其中,所述的单体总重量与有机溶剂的重量之比为1∶2~3,搅拌下升温至50-70℃,通入氮气除氧,加入单体总重量的0.1~0.2%的热引发剂,继续通氮气,保温反应48~72小时,用有机溶剂通过2~5次沉淀-洗涤-再溶解的方法对反应得到的溶液进行纯化,室温下减压干燥后得到分子侧链带活性基团的温度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步骤2:将表面活性剂和贵金属盐按重量比为1∶0.0015~0.004溶解在二次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加入还原剂,还原剂与贵金属盐的重量比为1∶3~5,搅拌反应0.4~0.6h后得到种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3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盘式制动器主自调机构总成
- 下一篇:一种调节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