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4753.0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石发;方伟蓉;王朋娜;韩丹;杨益琴;徐徐;谷文;蔡涛;黄建峰;曹晓琴;芮坚;丁志彬;王芸芸;杨金来;吴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63/48 | 分类号: | C07D263/48;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长叶 烷基 噁唑酮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和硫的重要五元的杂环化学物质,由于含有丰富的电子,易形成金属离子键、氢键以及π-π、静电和疏水作用。在医药领域,噻唑类化合物可用作药物显示出巨大研发价值,在抗肿瘤疾病、抗真菌疾病、抗癌、消炎镇痛、抗病毒疾病、抗寄生虫、抗氧化等方向表现出来出巨大的开发前景。
噻唑酮因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强配位能力,有杀菌抑菌、抗肿瘤、消炎止痛、抗痉挛、抗抑郁等诸多药物活性,最早是在青蒿素中发现了天然噻唑酮类化合物。将噻唑酮结构引入到化合物分子中,很可能由于加成作用,产生更强的生物活性,进而为药物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
噻唑烷酮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支架重要化合物,将噻唑烷酮部分成功引入雷利托林可作为一种有效抗惊厥药剂,依托唑啉作为抗高血压药品,吡格列酮可用作降血糖剂。这种生物反应曲线多样性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注意,探索这个骨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Deepika Gautam等使用氯乙酸离子溶剂将缩氨基硫脲和苯并呋喃酮进行反应,在与N-甲基甲苯磺酸反应后制得新型4-噻唑烷酮。等摩尔量氨基硫脲衍生物和苯甲酰溴化物反应制得2,4-二取代噻唑,研究了适宜的反应路线。María E.Caputto采用微波辐射法使用较简单过程,由1-茚满酮合成了一系列新型4-芳基噻唑腙(TZHs),得率为(66-92%),并对其产物进行光谱表征。研究这些化合物对寄生虫、锥鞭体和无鞭毛体形体外抗锥虫活性。以目前使用的化疗药物苄硝唑作为选择性参考剂,TZHs表现出很出色的活性。从寄生虫游离甾醇孵的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型TZHs作用可能是抑制麦角固醇生物合成。Mogedda E Haiba等人介绍了一系列含氮、氧和硫杂环、S-糖苷或N-糖苷掺入或稠合的不同五或六元环氢化萘衍生物。使用X射线对化合物进行表征,评价新合成化合物抗细胞毒性活性,评估了在人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查耳酮衍生物及它们环化巯基嘧啶类似物可有效抑制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生成。Abhishek Kumar Jain等人指出噻唑烷酮是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支架,证明噻唑霉素活性部分是噻唑烷酮,其对链霉菌物种有很好抗性。旨在报告噻唑啉酮衍生物多种生物活性,同时筛选出了有活性化合物,其中某些活性化合物已通过临床前试验阶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长叶烷基噁唑酮,使其能够满足抗炎和抗肿瘤需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18H27N3O2,分子量为317.21,物态为白色固体,m.p.为202℃。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异长叶烷酮与盐酸氨基脲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应,得到缩氨基脲;
2)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氨基脲与卤代乙酸乙酯,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应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步骤以下包括:
1)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异长叶烷酮、盐酸氨基脲,浓硫酸,加热回流反应12-24h,得到缩氨基脲;
2)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缩氨基脲,卤代乙酸乙酯,酸性催化剂,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
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为乙酸钠。
所述的卤代乙酸乙酯为溴乙酸乙酯。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最为丰富的天然提取物松节油中的异长叶烷酮为原料,合成新型噻唑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合成异长叶烷基噻唑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2)提供了异长叶烷基噻唑酮类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3)为设计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构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拓展我国松节油的利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4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