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旋转击打方式实现锚身入地的地锚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5946.8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E02D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旋转 击打 方式 实现 锚身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固线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采用旋转击打方式实现锚身入地的地锚钻结构。
背景技术
地锚钻也叫地钻、地锚、螺旋地锚钻,地锚钻是起重作业中常用来固定拖拉绳、缆风绳、卷扬机、导向滑轮等的固定结构,地锚钻可分为锚桩、锚点、锚锭、拖拉坑,地锚钻一般用钢丝绳、钢管、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圆木等做埋件埋入地下做成。地锚钻既可作为临时性锚固钢丝绳的工具,也可作为永久性地锚用专业工具和设备。现有的地锚钻都是呈长条状,一端为尖头,另一端为拉环,尖头的那一端上设置螺旋叶,然后通过旋转将尖头那端钉入地中,因为有螺旋叶的阻挡,地锚钻很难从地中拉出,然后拉环一端连接钢丝绳,使得钢丝绳端头固定,但是现有的地锚钻钉入很麻烦,因为工作人员都是手握地锚钻钻身,然后旋转地锚钻,非常的费力,也转动不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旋转击打方式实现锚身入地的地锚钻结构,解决现有的地锚钻向地中钉入时,非常费力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旋转击打方式实现锚身入地的地锚钻结构,包括锚身和击打转动装置,所述的锚身包括长钉、螺旋锚叶,长钉的周壁上设置有螺旋槽,其一端为尖头,另一端设置有拉环,螺旋锚叶环绕设置在长钉设有尖头的一端,螺旋锚叶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槽一致,长钉的周壁上还设置有阻挡环和导轨,阻挡环和导轨都位于螺旋锚叶上方,且导轨位于阻挡环的上方,导轨包括两条沿长钉轴向的导槽,两条导槽以长钉的轴心对称,所述的击打转动装置包括两个半环,两个半环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扣紧件固定,两个半环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圆直径与长钉的直径配合,两个半环的外环壁的中分线上分别都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栓,两个螺栓的头部正对,螺栓的大小与导槽配合。本装置的长钉周壁上设置螺旋槽,方便了长钉入地,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击打转动装置中,两个半环包住长钉,且位于导轨处,扣上扣紧件,并使得两个螺栓分别插入两条导槽,抓住两个螺栓,即可控制击打转动装置上下移动,当撞击到阻挡环时,即有一个击打功能,阻挡环与长钉之间为固定连接,当击打转动装置击打阻挡环后,即为长钉提供了一个向下的推力,而抓住两个螺栓进行旋转时,即可旋动长钉,所以本装置使用时,安装上击打转动装置,然后长钉向下,用击打转动装置去冲击阻挡环,击打到阻挡环的瞬间,再转动长钉,即长钉被向下推动且旋转,使得长钉很容易就钉入了地中。
进一步,上述的螺栓位于圆环外侧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套,方便工作人员握住螺栓,防止了打滑。
进一步,上述的扣紧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半环上的弧板,以及固定在另一个半环上的扣板,弧板上设置有与扣板配合的槽,扣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转动弧板,能使得扣板插入槽,在螺纹孔内旋入螺钉,使得扣板与弧板之间固定住,使得两个半环之间形成固定,夹住长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锚身上设置导轨,导轨下方是阻挡板,击打旋转装置沿导轨运动,从而击打阻挡板,为长钉提供向下的冲力,击打旋转装置还可以旋动长钉,在击打的同时旋转,方便了长钉的入地。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中锚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 为实施例中击打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扣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身,2-击打转动装置,3-阻挡环,4-导轨,5-扣紧件,101-长钉,102-螺旋锚叶,103-尖头,104-拉环,105-螺旋槽,201-半环,202-螺栓,203-防滑橡胶套,401-导槽,501-弧板,502-扣板,503-槽,50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5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