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6495.X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啸君;彭庆艳;韩慧;陆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F1/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地下 道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城市,受制于道路宽度与周边建筑环境要求,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越来的越多的道路建设成地下形式,其中地下道路一般采用全封闭的暗埋隧道结构,敷设在道路下方。为了隧道空气环境,一般会有机械式通风设备,并且在大于1公里长度的隧道,基本强制要求设置通风设备9,其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
该设计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期间,为了处理好隧道内通风问题,需要增设相应的通风装置,排风装置等,并且增加了结构深度,将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造价。
2.运行期间,通风装置后期运营和维护费用较高,并且需要消耗电能,整体运营期间费用较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通过自然通风代替机械通风,并且安装了太阳能、风能、震动能等一系列能源收集装置,将能量转换成电能后可为隧道日常运行提供部分电能,节能环保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包括分隔带、地上车道、地下车道、太阳能收集器、能量转换设备、震动能量收集器、风能收集器、灯光设备,分隔带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收集器,分隔带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地上车道、地下车道,地下车道顶部设置有灯光设备,地下车道内侧顶部设置有风能收集器,地上车道的地面上设置有震动能量收集器,太阳能收集器、震动能量收集器、风能收集器均通过能量转换设备与灯光设备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隔带为敞开式中央分隔带,即隧道内部可通过敞开分隔带进行通风。
作为优选,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还与太阳能蓄电装置相连,收集太阳能量,转换至电能储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隧道埋深:
减少通风设备,可以减少约50cm的设备厚度,使得整个隧道埋深减少50cm,可以降低工程建设总投资。
2、运营费用:
采用自然通风结构,可以减少排风机等通风设备,减少了后期运营费用。
3、循环利用系统:
安装太阳能蓄电装置和震动能量收集装置后,可以收集部分能源,通过能量转换器,提供地下道路灯光设备的电能。
利用车辆行驶期间产生的空气流动,通过风能发电设施,储存能量,利用行车震动,收集震动能量。
4、减少环境影响:
弱无敞开式的通风口,整个隧道需要设置集中排风风井,对风井周边的环境影响极大,弱采用敞开分散通风,污染物疏散均匀且较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5、提高逃生安全:
敞开口在特殊环境下,可以利用作为人员逃生,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敞开口逃生至地面,增加了隧道运行的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地下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地下道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节能型地下道路结构,包括分隔带1、地上车道2、地下车道3、太阳能收集器4、能量转换设备5、震动能量收集器6、风能收集器7、灯光设备8,分隔带1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收集器4,分隔带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地上车道2、地下车道3,地下车道3顶部设置有灯光设备8,地下车道3内侧顶部设置有风能收集器7,地上车道2的地面上设置有震动能量收集器6,太阳能收集器4、震动能量收集器6、风能收集器7均通过能量转换设备5与灯光设备8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分隔带1为敞开式中央分隔带,即隧道内部可通过敞开分隔带进行通风。
此外,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4还与太阳能蓄电装置相连,收集太阳能量,转换至电能储存。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隧道内部还安装风能发电设施,利用汽车行驶带动的气流,收集风能,转化至电能储存。增加震动能量收集设备,将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能量收集。安装能量转换设备,将收集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隧道内灯光设备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6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气膜冷却的箭头型双孔单元结构
- 下一篇:射流泵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