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中综合管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7282.9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博;王鹏;王述红;徐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综合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软土地中综合管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管沟(廊)也称为共同沟,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交通网络的拥挤和城市用地的双重要求,有经济实力的沿海城市越来越多的考虑建设综合管沟来缓解城市发展的矛盾,沿海区域属于典型的区域海相软土地质,该地质条件含水率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点。
当在海相软土地质上建设综合管沟,很容易造成管沟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管沟主体结构的破坏;尤其是综合管沟一般修建在公路的下方,综合管沟的不均匀沉降以及基坑回填时坑内回填土体与坑外的原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很可能导致道路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给行车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土地中综合管沟的施工方法,以解决在软土地上施工综合管沟时存在的综合管沟容易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管沟主体结构破坏,使道路产生裂缝,影响道路的使用,给行车造成危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土地中综合管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基坑的设计高度,采用多级阶梯式放坡开挖的方法依次挖出多级阶梯基坑以及与最低一级阶梯基坑相连的基坑底;
S3:在基坑底上由下而上铺设碎石层、第一土工格栅层、以及混凝土层,使第一土工格栅层覆盖与基坑底相连的第一级阶梯基坑后留余,并将第一土工格栅层与第一级阶梯基坑固定;
S4:在混凝土层上施工综合管体;
S5:采用回填土体回填第一级阶梯基坑,将第一土工格栅层留余部分反向包裹回填土体后与综合管体固定;
S6:在位于第一级阶梯基坑上方的第二级阶梯基坑上铺设第二土工格栅层,使第二土工格栅层的两端分别与综合管体和第二级阶梯基坑固定后留余,采用回填土体回填第二级阶梯基坑,将第二土工格栅层留余部分反向包裹回填土体后与综合管体固定;
S7:按步骤S6由下而上分层填筑阶梯基坑至综合管体的顶部;
S8:回填综合管体顶部的阶梯基坑至设计高度。
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混凝土层上搭设筋网,搭设筋网的同时在筋网上对应每级阶梯基坑处焊接一排钢构;
S402:在筋网上浇筑混凝土得到综合管体。
进一步地,每级阶梯基坑包括阶梯基坑底和边坡开挖面,每排钢构分别与每级阶梯基坑底齐平;
在进行步骤S3时,采用锚固钉将第一土工格栅层与第一级阶梯基坑的边坡开挖面固定;
在进行步骤S5时,将第一土工格栅层留余部分反向包裹回填土体后与综合管体上的第一排钢构固定;
在进行步骤S6时,将第二土工格栅层的一端与综合管体上的第一排钢构固定,其另一端采用锚固钉与第二级阶梯基坑的边坡开挖面固定并留余,且将第二土工格栅层留余部分反向包裹回填土体后与综合管体上的第二排钢构固定。
进一步地,锚固钉为呈“U”型结构的锚固钉。
进一步地,每排钢构的间距为0.12m~0.15m。
进一步地,进行步骤S1时,采用机器由待挖出的基坑的中间向两侧开挖,且挖掘至距每级阶梯基坑底和边坡开挖面的距离为10mm~20mm时,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挖掘至设计标线处。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碎石层的厚度为0.25m~0.35m,且碎石层的碎石粒的粒径为第一土工格栅层的孔眼直径的0.5~0.8。
进一步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0.12m~0.15m,且混凝土层每边超出综合管体各边0.25m~0.35m。
进一步地,在进行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S0:在待开挖的场地上测量放线。
进一步地,在完成步骤S1之后,且在进行步骤S3之前,还包括步骤:
S2:在基坑两侧场地的顶部各挖出一条排水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软土地中施工综合管沟时,首先采用分层填筑阶梯基坑的方式,保证了回填土的质量,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7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