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7741.3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路车 箱体 结构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清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背景技术
当前扫路车的除尘方法为二种,即湿式除尘与干式除尘,具体结构及相关性能如下:
(1)扫路车湿式除尘作业:
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湿式除尘通过在扫路车上设置水箱1’、水泵2’、管路3’、喷嘴4’等水路系统,清扫前洒水淋湿地面的灰尘与垃圾,然后采用吸扫或纯吸的方式抽入垃圾箱5’内,其中路面粉尘因水凝聚与空气分离同垃圾混合沉降于里,干净空气经垃圾箱5’顶部的网孔进入风机6’排放,从而达到除尘净化的效果,是行业传统的除尘方式,当前使用较为普遍。
由于湿式除尘每作业一小时需耗水约1000升,浪费宝贵的水资源,特别对我国北方等缺水地区尤为重要,还有结冰天气管路受冻无法洒水除尘,引起清扫扬尘或设备闲置等问题也困惑行业冬季机械化环保作业。
(2)扫路车干式除尘作业、当前行业使用如下三种性形:
(2.1)“前置袋式过滤除尘器+后置风机”:
参见图2所示,本袋式除尘器7’设置在风机8’的前端,其进风口9’与垃圾箱10’联接,出风口11’与风机8’联接,在风机8’的抽吸作用下含尘空气经吸嘴、钢丝网(联接在进风口9’上)、进风口9’、袋式除尘器7’中设置(有的在进风口9’与除尘器7’之间设置有防水挡板,图中未画)的滤材12’过滤,分离粉尘与空气,附在滤材12’表面的粉尘则通过振打或气流自洁等方法抖落到排灰道13’内,干净气体则通过滤材12’上的毛细孔进入风机8’排放,达到干式除尘的效果。
该除尘装置的优点:风机8’通过的是净化空气,避免或减轻了粉尘对叶轮、蜗壳(风机部件)的磨损。
不足:a滤材12’的进风口直接与联通垃圾箱10’,含尘气体中较大尘粒对滤材12’的冲击摩擦较大,加快磨损;b因无初级处理,滤材12’易堵塞,引起真空度增加,空气变稀薄,携带垃圾的能力就会下降低;c含水气流通过时(如“洒水车+扫路车”模式,即行业所指:路面洒水车洒水后扫路车进行清扫作业),“糊袋”(水和尘粒混和成浆粘附在滤材表面的现象);d冬季作业滤材表面吸附雪花,遇热变水遇冷结冰影响除尘性能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0’、钢丝网、风机8’、到袋式除尘器7’,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12’净化排放。其主要不足是,除尘负荷重、风机易磨损,由于袋式除尘器7’正压输送,接口如出现漏气易扬尘。
(2.2)“后置袋式过滤除尘器+前置风机”:
如图3所示,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4’、钢丝网、风机15’、到袋式除尘器16’,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17’净化排放。其主要不足是,除尘负荷重、风机易磨损,由于袋式除尘器16’正压输送,接口如出现漏气易扬尘。
(2.3)“后置袋式过滤除尘器+中置风机+前置离心除尘器”:
如图4所示,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8’、钢丝网、离心式尘器19’预滤、风机22’、到袋式除尘器20’,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21’净化排放。其性能优于(2.1)、(2.2),不足是,含尘浓度较高时,离心式尘器19’预滤负荷重、会增加风机22’风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压差,即阻力增大、影响吸嘴抽吸能力,由于离心式尘器19’只能起预滤作用,风机22’仍有粉尘磨损现象,袋式除尘器20’与风机22’接口及本身的门如出现漏气易扬尘,会造车体内部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现有的扫路车的要么浪费水资源,要么除尘效果不好,容易磨损风机,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路车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垃圾收容腔和风机收容腔,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第二除尘腔与第一除尘腔相连通;过渡流道,过渡流道通过第三入风口与第二除尘腔连通,第三入风口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过渡流道通过风机接口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其中,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和过渡流道依次设置在垃圾收容腔和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
进一步地,垃圾收容腔和第一除尘腔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且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和第一除尘腔的第一入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且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的第二入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7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