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级逆D类功率放大电路及射频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7759.3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3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胜;马建国;邬海峰;成千福;朱守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讯方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H03F3/217;H03F3/189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大器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 巴伦 射频功率放大器 两路驱动 放大级 电容 两路 双级 隔直耦合电容 射频通信领域 功率放大器 独立控制 隔直电容 三次谐波 推挽结构 整形技术 基波 双路 谐波 阻抗 电路 调试 驱动 输出 | ||
本发明适用于射频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双级逆D类功率放大电路及射频功率放大器,该电路包括:与隔直电容连接的输入巴伦;正、负两路驱动级F类放大器,其两输入端分别通过两隔直耦合电容与输入巴伦的两输出端连接;正、负两路放大级逆F类放大器,其两输入端分别通过两电容与正、负两路驱动级F类放大器的两输出端连接;输出巴伦,其两输入端分别通过两电容与正、负两路放大级逆F类放大器的两输出端连接。本发明利用F类驱动逆F类的推挽结构,通过谐波整形技术提升了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功率和增益,并且实现从基波到三次谐波阻抗的独立控制,降低设计难度,减少了后期调试的繁冗工作,另外还通过正负双路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功率和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级逆D类功率放大电路及射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日益便捷,这导致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了现今通信系统发展所务必考虑的关键内容。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最为耗能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在收发设备中消耗了85%以上的功率,因此如何提升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成为了节能减排的核心;同时在发射机信号功率经过多级放大时,末级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增益也将影响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所以提升末级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增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为提高发射功率,功率合成技术也一直是放大器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问题。所以,实现功率放大器高效率、高功率增益、提高输出功率的指标折衷是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工程问题。
逆D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开关功率放大器,理想情况下,其效率可以达到100%。逆D类功率放大器结构与推挽B类放大器的结构很接近,结合图1(a),但它的输出端不是一个宽带的电阻负载,而是RLC并联谐振网络。逆D类放大器包含两只推挽结构的晶体管M1、M2,两个晶体管M1、M2在放大信号时交替工作,前半个周期一个导通另一个截止,后半个周期开关工作状态互换,因此可以看作理想的开关。由于RLC并联谐振网络的存在,该网络两端口的电压应仅有基频成分,即电压应该为理想的正弦信号,从而输出变压器首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也为理想的正弦信号,又因为两个晶体管各导通半个周期,则当一个晶体管截止时,其漏极的电压应为半正弦波,而另一个晶体管因为导通,所以漏极电压应为0。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每个晶体管上的漏极电流为理想方波,漏极电压为理想的半正弦波,并且其相位差为90°,结合图1(b),理想情况下每个晶体管上的漏极电压波形和漏极电流波形没有交叠,晶体管上并没有能量损耗,电源功率全部转换为输出功率,理想逆D类功率放大器的漏极效率为100%。受寄生参数的影响,逆D类功率放大器高频下晶体管的开关延时不可忽略,由于晶体管的非理想特性,导致晶体管两端在同一时刻存在非零值的电压和电流,流过晶体管的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将出现的重叠区,产生直流功耗。
逆D类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漏极电流为理想方波,漏极电压为理想的半正弦波,这与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一样。因此逆D类功率放大器可以等效为两路推挽结构的逆F类功率放大器。对于逆F类功率放大器,基波阻抗必须满足最佳基波阻抗匹配,高次谐波抗中必须满足偶次谐波开路,奇次谐波短路。当晶体管输出负载阻抗二次谐波开路、三次谐波短路时,晶体管漏极电流包含一次及三次谐波成分,漏极电压包含一次及二次谐波成分,此时功率放大器可以实现75%的效率。满足偶次谐波开路,奇次谐波短路时,所包含的谐波越高则逆F类功放的效率越高。但是,在实际F类功放电路设计中,由于各次谐波阻抗控制电路之间会相互影响,要想满足所有高阶偶次谐波阻抗开路,所有高阶奇次谐波短路的情况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实际电路设计中往往只考虑到三次谐波阻抗。
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效率逆D类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利用并联谐振负载网络实现的逆D类射频功率放大器使效率和工作频率都有待改善,然而目前的设计方案的单级功放的功率增益低,一般只有12dB左右,也没有针对晶体管寄生参数进行电路单独补偿控制,从而导致寄生参量影响放大器的阻抗匹配,同时在进行谐波阻抗设计时,各次谐波阻抗控制电路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因此无法实现对各次谐波阻抗的独立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电路设计者的设计复杂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电路仿真及调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讯方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深圳市华讯方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77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预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