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电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8102.9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韦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律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27/10;B65B5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捆扎 电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行业中的电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电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钢筋捆扎机是一种手持式电池类钢筋快速捆扎工具。它是一种智能化工具, 内置微控制器,能自动完成钢筋捆扎所有步骤,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以代替人工捆扎钢筋。现在的钢筋捆扎机都是采用自动化捆扎,通过其内部的电路系统来进行控制,通常是采用微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电机控制电路来完成的,而上述电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吐丝不均匀,有的长有的短,长的造成浪费,短的捆扎不上,也会出现扭力不够的现象,造成捆扎不牢,对后续工作带来危险,捆扎效率不高,质量不高,浪费较多,增加了捆扎过程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吐丝长度以及扭力大小的钢筋捆扎机的电路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单元、电机驱动单元、电机控制单元,该系统还包括吐丝检测控制单元以及扭力检测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中心单元将电机驱动信号传递给电机驱动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将信号传动给电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所述的吐丝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吐丝的长度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单元,所述的扭力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扭力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单元,所述的控制中心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扭力信号以及吐丝长度信号处理之后传递电机控制信号给电机驱动单元。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控制中心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的4脚与扩展接口J1的1脚连接;单片机的5脚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8与+5V的电源连接,另一路通过开关PA之后接地;所述的单片机的9脚接地;所述的单片机的11脚分为四路,第一路与扩展接口J1的3脚连接,第二路通过电阻R24和电容C5之后接地,第三路通过电容C4与+5V的电源连接,第四路通过电阻R25与+5V的电源连接,所述+5V的电源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的单片机的12脚与+5V的电源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13脚与14脚之间串联晶体振荡器CY1;所述的单片机的18脚与扩展接口J1的2脚连接;所述的扩展接口J1的4脚接地,5脚与+5V的电源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电机驱动单元包括三极管Q15以及三极管Q16,所述的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单片机的2脚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5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8与+5V的电源连接,另一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6与电路供电电压VCC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7再分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3之后再分两路,第一路通过电阻R2之后接地,第二路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路供电电压VCC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31与单片机的3脚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9与+5V的电源连接,另一路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7与电路供电电压VCC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6再分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为两路,一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5之后再分两路,第一路通过电阻R4之后接地,第二路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电路供电电压VC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律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律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8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贴膜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厅门包装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