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袋泡茶梗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9790.0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6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以森;王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崟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35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泡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袋泡茶梗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茶梗的加工方法及其茶梗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检:将茶梗分检、去杂;汽蒸:将分检后的茶梗用至少100℃的蒸汽将分检后的茶梗蒸至茶梗熟透为止;切梗:将汽蒸后的茶梗冷却至常温,按产品的长度要求切成段状;发酵:将段状茶梗物渥堆发酵至汤色红黄,口感微涩或无涩味;干燥:将发酵后的茶梗物干燥至含水率达标;去尘:将干燥后的茶梗物去掉小于泡袋过滤细度的粉未;装袋:将去尘后的茶梗物装入泡袋中。所加工出的茶梗物内含物易于浸出;冲泡方便;汤色纯净、棕红明亮;新茶梗无苦涩味;口感丰富醇厚;含有比茶叶多得多的微量元素和复合多糖类化合物,回甘味突出;保健作用强;原料利用率高;可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档次高;适应性广;能充分利用茶梗变废为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梗的加工方法及其茶梗产品。
背景技术
茶梗作为一种茶叶加工剩余物,里面含有比茶叶更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传统的黑茶产品是不剔除茶梗的,茶叶连同茶梗制成边销茶砖。现在随着黑茶向中高档消费市场发展,对茶叶制品的品相也越来越讲究,要求茶梗必须全部剔除。由于茶梗占到毛茶重量的约10%-30%,如安化黑茶按现在的年产量4万多吨计算,约产生近万吨的茶梗,这些茶梗除了部份煮茶汁用于黑茶发酵外,大多被废弃。为了利用好茶梗,专利号201220224789.5公开了茶杆茶,虽然在有效利用上有所进步,但由于没有进行再加工,并且采用段状茶梗捆扎后进行祼泡,存在内含物不易浸出,冲泡时间长,冲泡不方便,口感差,新茶梗苦涩味很重,茶梗的利用率低,在视觉上相对于茶叶来说形成过度的反差,显得过于粗旷,产品档次低,捆扎费工,生产成本高,并且只适应于群体饮用的集中煮茶,产品适应性不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将茶梗进行加工利用的,方便冲泡的,茶梗内含物容易浸出的,新茶梗无苦涩味的,汤色棕红明亮的,口感丰富醇厚的,回甘味突出的,生产成本低的,适应性广的,变废为宝的茶梗茶的制备方法及其袋泡茶梗茶。
本发明袋泡茶梗茶的技术解决方案:袋泡茶梗茶,包括泡袋,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泡袋中装有含有段状、片状、碎末状茶梗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态的纯茶梗物。
本发明袋泡茶梗茶的技术解决方案:袋泡茶梗茶,包括泡袋,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泡袋中装有茶梗混合物,所术的茶梗混合物是由按重量份,茶梗物为6~10份,茶叶为0~4份,金银花为0~2份,菊花为0~2份、银杏0~2、杜仲为0~2份、红豆杉0~0.5份所组成。
本发明袋泡茶梗茶的制备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茶梗茶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a、分检:将茶梗分检、去杂;
b、汽蒸:将分检后的茶梗用至少100℃的蒸汽将分检后的茶梗蒸至茶梗熟透为止;
c、切梗:将汽蒸后的茶梗冷却至常温,按产品的长度要求切成段状;
d、发酵:将段状茶梗物渥堆发酵至汤色红黄,口感微涩或无涩味;
e、干燥:将发酵后的茶梗物干燥至含水率达标;
f、去尘:将干燥后的茶梗物去掉小于泡袋过滤细度的粉未;
g、装袋:将去尘后的茶梗物装入泡袋中;
h、质检包装。
本发明干燥步骤之后可以依次进行:
汽蒸:将干燥后的茶梗物蒸软;
压包:将蒸软的茶梗物装入篾篓中压包;
发酵陈放:将压包后的茶梗物放在通风干燥处进行发酵陈放,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去尘、装袋步骤。
本发明袋泡茶梗茶的制备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步骤 d切梗,可以设在步骤b 汽蒸之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崟,未经王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9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