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心定位惰轮轴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0539.6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6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刚;赵凯;杨正龙;马贵叶;刘越;张祖智;杨雪梅;郭静;于定跃;刘敏;边骥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定位 轮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惰轮轴,具体讲涉及一种偏心定位惰轮轴。
背景技术
惰轮结构是齿轮组啮合中一种常见的传递结构,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形式是惰轮轴随惰轮一起转动,惰轮轴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座中;第二种结构形式是惰轮轴不随惰轮转动,惰轮通过内部的轴承支撑在惰轮轴上。两种惰轮结构比,第二种惰轮结构更为紧凑灵活,可采用一端支撑的方式。
第二种惰轮结构形式采用增大惰轮轴与支撑体之间的过盈量,来防止惰轮轴随惰轮一同转动。其中过盈量的选取尤为重要,过小,惰轮轴在轴承滚动力的周期作用下容易发生微小转动,持续的微小转动将惰轮轴和支撑体的接触面产生破坏作用,严重时甚至会使轴失去周向定位的作用;但过盈量过大会使拆装不便。
鉴于上述情况,需要提供一种在第二种惰轮结构基础上的改进的技术方案,既能有效防止惰轮轴转动的,又便于多次拆装的惰轮机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定位惰轮轴,解决传统的惰轮结构存在惰轮轴微转动和拆装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心定位惰轮轴,所述偏心定位惰包括惰轮(01)、环形支撑件(02)、支撑体(03)、固定件(04)和惰轮轴(05);
所述惰轮轴(05)的剖面一端为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延轴向上依次设有所述环形支撑件(02)和所述支撑体(03);所述惰轮轴(05)内贯穿设有与其轴向平行的所述固定件(04);所述支撑体(03)套设于所述固定件(04)一端;所述固定件(04)的另一端的纵断面为与所述支撑体(03)相匹配的凸环;所述环形支撑轴承(02)外侧套有所述惰轮(01)。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03)为凸形台装;所述支撑体(03)顶部凸起处设有惰轮轴容置孔(06)所述惰轮轴容置孔(06)内底面上设有螺纹孔B(08);所述惰轮轴(05)延轴向开有一个螺纹孔A(07)。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A(07)和螺纹孔B(08)为位置对应且与惰轮轴(05)圆心不同。
优选的,所述惰轮轴(05)安装在所述惰轮轴容置孔(06)中;所述固定件(04)穿过所述螺纹孔A(07)安装在所述螺纹孔B(08)中。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环形支撑件(02)外侧相接触,并将所述环形支撑件(02)压在支撑体(03)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04)为螺栓。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件(02)为支撑轴承。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偏心孔惰轮轴定位装置,结构紧凑,布置灵活,可防止惰轮轴在轴承周期滚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微转动,便于拆装;同时增大装置本身强度,防止惰轮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偏心孔惰轮轴定位装置的侧面剖图;
图2为本发明的偏心孔惰轮轴定位装置的惰轮轴结构图;
图3位本发明的偏心孔惰轮轴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01为惰轮、02为支撑轴承、03为支撑体、04为螺栓、05为惰轮轴、06为惰轮轴容置孔、07为螺纹孔A、08为螺纹孔B、09为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所述偏心定位惰包括惰轮(01)、环形支撑件(02)、支撑体(03)、固定件(04)和惰轮轴(05);所述惰轮轴(05)的剖面一端为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延轴向上依次设有所述环形支撑件(02)和所述支撑体(03);所述惰轮轴(05)内贯穿设有与其轴向平行的所述固定件(04);所述支撑体(03)套设于所述固定件(04)一端;所述固定件(04)的另一端的纵断面为与所述支撑体(03)相匹配的凸环;所述环形支撑轴承(02)外侧套有所述惰轮(01)。所述支撑体(03)顶部凸起处设有惰轮轴容置孔(06)所述惰轮轴容置孔(06)内底面上设有螺纹孔B(08);所述惰轮轴(05)延轴向开有一个螺纹孔A(07)。所述螺纹孔A(07)和螺纹孔B(08)为位置对应且与惰轮轴(05)圆心不同。所述惰轮轴(05)安装在所述惰轮轴容置孔(06)中;所述固定件(04)穿过所述螺纹孔A(07)安装在所述螺纹孔B(08)中。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支撑轴承(02)外侧相接触,并将所述环形支撑件(02)压在支撑体(03)的顶部。
固定件(04)通过拧紧力矩拧入支撑体螺纹孔B(08)中,并施加拧紧力矩,固定件(04)的预紧力依次通过惰轮轴(05)、环形支撑件(02),最终压在支撑体(0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0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