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耗热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2075.2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娄承芝;田浩;袁小平;张玉博;葛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耗热量 检测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能耗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标准,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的建筑如果严格地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节能效果是有保证的。但是,由于建筑的建造周期比较长,施工环节很多,加之不少施工单位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偏离设计的情况,甚至也不能排除有意偷工减料。因此,有必要对建筑节能效果进行现场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耗热量现场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定在室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房间的耗热量的实时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建筑是否达到预期节能标准,为施工质量管理及节能验收提供依据。
为了达到以上提到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现场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建筑物耗热量检测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
(1)建筑物围护结构内放置电加热器,使其对围护结构内加热;
(2)将风机正对电加热器并开启风机,使得均匀散出热量;
(3)在建筑物围护结构内布置室内测点,并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壁上布置室外测点,采集各个测点的温度信号;
(4)温度信号被送入控制主机;
(5)利用电量计量装置检测电加热器的耗电量,并将测量结果传送至控制主机;
(6)预设一个围护结构内外温差给定值,控制主机根据室内测点和室外测点测得的温度值,计算围护结构内外温差,并将其与温差给定值相比较,从而控制电加热器的加热,使其稳定在设定状态;
(7)控制主机利用获取的数据,得到在保持室内外温差恒定,并且在室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电加热器的耗电量,此耗电量也就是对房间加热量,根据热平衡的原理即为该温差条件下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本发明可以获取检测过程中所需的相关温度及能耗数据,可以达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检测 方法可在现场直接检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结果更加接近建筑真实情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建筑物耗热量检测的问题,为建筑物施工质量管理和节能验收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房间耗热量原理图
图2.无邻室测量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俯视示意图
图3.有邻室测量部分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俯视示意图
图4.有邻室测量部分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俯视示意图
图5.有邻室测量部分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正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为房间耗热量原理图。本发明基于此原理设计建筑物耗热量现场检测方法。
假定被测建筑物为一栋六层楼的第三层的一户中的一间卧室,其中东西南三面为内墙,北面为外墙。西面邻室为该户另一间卧室,东面邻室为另一户卧室如图3所示。
1)将检测装置设在被检测房间的中部,控制主机置于另一房间,并将控制主机通过无线远传模块与检测装置相连;
2)在房间中部距地面1.5m处和室外分别设置铂电阻测温探头,测量室内和室外温度,并分别将其与检测装置内的温度测量模块相连;
3)在邻室设置同样的能耗检测装置和室内铂电阻测温探头,将测温探头和检测装置相连,并将检测装置通过无线远传模块与控制主机相连,控制房间和邻室温度相等;
4)开启温度检测装置,用控制主机设定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为15℃,检测装置内的电加热器将室内空气缓慢加热,直至稳定在设定状态;
5)设置好控制主机读取数据时间间隔为1mins,控制主机按照该时间间隔读取室内、室外温度值、检测装置耗电量;
6)利用获取的数据,可以得到在保持室内外温差恒定,并且在室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检测装置的的耗电量,即为该温差条件下通过房间的耗热量;
7)改变设定的温差,获取在该温差条件下房间的耗热量,这样即可获得在不同室内外温差条件下的逐时耗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2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零件电导率和硬度检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镀层连续性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