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4396.6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田长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长乐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2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速热式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液体介质加热的加热器,特别是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
技术背景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譬如对于洗浴用的热水器,希望热水器加热速度快、节能、安全、环保。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热水器,如燃气热水器、电阻加热热水器、电磁加热热水器等,均美观、实用、方便,但总的来讲,不是能耗较大,就是加热速度较慢,影响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途广、热效率高、升温快、耗能少、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环保速热式热水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它主要由外壳1、耐高温绝热保温层2、电热管加热装置3、进水口4、出水口5和控制板6(图中未画出)组成;电热管加热装置3外面由耐高温绝热保温层2所包覆,共同组合安装在壳体1之内;通过对控制板6上的电器调控,使电热管加热装置3中的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3快速发热,并迅速加热流经其迂回曲折相通的过水管34中的水;若需进一步减低水流压力和流速,从而加长流经各迂回曲折相通的过水管中的水的吸热时间和使水温更进一步快速升高,可在各过水管34和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3的间隙中填充耐高温、耐酸碱、强度高、无毒无放射性的砂粒状颗粒物质35,并用带有网眼且网眼大小少于砂粒状颗粒物质35的挡片将过水管两端挡住,使砂粒状颗粒物质35不能随意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中的外壳1,其特征是:外壳1由金属或耐高温耐冲击隔热阻燃的非金属材料做成,其形状根据设计需要制做成正方形体、长方形体或椭圆形柱体;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固定耐高温绝热保温层2、电热管加热装置3、进水口4、出水口5和控制板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中的耐高温绝热保温层2,其特征是:耐高温绝热保温层2必须具有阻燃和耐电击性能;其形状外廓与外壳1相匹配,内廓与电热管加热装置3相匹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中的电热管加热装置3,其特征是:电热管加热装置3由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3、耐高温非金属或导热性不良的金属过水管34、过水管34和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3的固定装置36组装而成;固定装置36中设置有过水管两端过水连接通道37和进水口31、出水口32,各过水管34经过水管两端过水连接通道37迂回相通;为了减低水流压力和流速,加长水的吸热时间和使水温更进一步快速升高,在过水管34和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3的间隙间填充有耐高温、耐酸碱、强度高、无毒无放射性的砂粒状颗粒物质35,用带有网眼且网眼大小少于砂粒状颗粒物质35的挡片将填充有砂粒状颗粒物质35的两端挡住,使砂粒状颗粒物质35不能随意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中的进水口4、出水口5,分加与电热管加热装置3中的进水口31、出水口32对接相通。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速热式热水器,其热效率高、耗能少、与现有类似的即热式加热器相比可省电50%以上;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
对于本发明所采用的控制板6以及在控制板6上安装的输入电路、过流和超温保护电路、防干烧温度传感控制器和漏电保护器等,目前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本发明不另加讨论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电热管加热装置3的原理示意图。
各示意图中,1为外壳,2耐高温绝热保温层、3为电热管加热装置、4进水口、5为出水口、31为电热管加热装置3中的进水口,32为电热管加热装置3中的出水口,33为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34为耐高温非金属或导热性不良的金属过水管,35为填充在过水管中的砂粒状颗粒物质,36为过水管和电发热管或电发热线缆的固定装置,37为过水管两端过水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长乐,未经田长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4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