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行总线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4618.4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1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聚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总线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行总线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待传输数据的主设备接口和从设备接口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主设备接口为低电平时,开启主从传输开关,将所述主设备发送的低电平信号传输至所述从设备,当检测到所述主设备接口为高电平时,关闭主从传输开关,从设备接口通过外接第一上拉电阻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接口为低电平时,开启从主传输开关,将所述从设备发送的低电平信号传输至所述主设备,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接口为高电平时,关闭从主传输开关,主设备接口通过外接第二上拉电阻输出高电平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行总线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低成本控制串行总线的多通道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行总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总线(BUS)是指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将信息从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按照传输数据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串行总线中,二进制数据逐位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到目的器件;并行总线的数据线通常超过2根。
串行总线可以为内部集成电路(Inter Integrated-circuit Bus,I2C)总线、串行管理接口(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SMI)总线等等,SMI总线和I2C总线工作原理类似,下面以I2C总线为例进行说明。
I2C总线是由Philips开发的一种简单的双向两线串行总线,能够有效实现微型电子器件之间的控制,I2C总线涉及到的器件包括:发送器、接收器、主设备(MASTER)、从设备(SLAVE);发送器:发送数据到总线的器件;接收器:从总线接收数据的器件;主设备:初始化发送、产生时钟信号和终止发送的器件,又称为主设备;从设备:被主设备寻址的器件,又称为从设备。
I2C总线包括两条总线线路: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在I2C协议中,SDA和SCL每个连接到总线的器件可以通过唯一的地址和主设备/从设备关系软件设定地址,主设备既可以充当主设备发送器,也可以充当主设备接收器。先以I2C总线为例,简要说明下串行总线的数据传输过程:I2C总线的数据传输格式参考图1,主设备在起始条件S后发送一个命令,该命令中首先是从设备地址,该从设备地址长度为7比特,紧接着第8位为数据方向位R/W,0可表示发送(写)数据,1可表示请求(读)数据。被寻址的从设备接收到该命令后,回复给主设备一个确认ACK;若当前数据传输周期为发送周期,主设备接收到该ACK后,将数据以字节为单位串行送上SDA;若当前数据传输周期为请求周期,则从设备在发送ACK后,将数据以字节为单位串行送上SDA;接收器接收到数据后,给出确认ACK;发送器收到该确认ACK后可以继续发送下一组数据,直至主设备产生停止位P则终止。
现在很多电子系统都是模块化设计,包括一个模板和多个子板(又称为子卡),母板提供若干子卡接插件接口,该接插件接口支持不同类型的子卡,具体实现时,将一个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放置在一个子卡位置上,该EEPROM存储一组子卡信息,当系统启动时,母板上的系统控制器通过I2C总线读取EEPROM内的信息,根据读取的信息判断子卡类型,完成初始化工作。
上述方法虽然实现较为简易,但是I2C总线中分配给EEPROM的地址段为1010 000至1010 111,其中,前四位固定为1010,只有后三位为用户可配置的,如此,该系统中母板最多可以挂接8个子卡,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4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