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及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5084.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聂万胜;安红辉;刘松;侯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10141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嘴 稳定性 评定 装置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氧腔、氧管延长段、燃料腔、缩比燃烧室和喷管,且氧腔、氧管延长段、燃料腔、缩比燃烧室和喷管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氧腔上设置有燃料入口和燃料管,所述氧管延长段和燃料腔内设置有挡油环,所述缩比燃烧室顶部设置有氧入口和氧管;所述燃料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可拆卸的喷嘴,其中,位于燃料腔中部的喷嘴为待评定双组元喷嘴,位于燃料腔两侧壁的喷嘴为双组元喷嘴;燃料腔的两侧壁至燃料腔的中部位置之间,还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单组元喷嘴和若干个双组元喷嘴;所述待评定双组元喷嘴和双组元喷嘴均与氧管和燃料管相连接,能同时喷射氧和燃料至缩比燃烧室内燃烧;所述单组元喷嘴仅与氧管或燃料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腔和燃料腔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比燃烧室内设置有若干个高频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压力传感器有9个,呈阵列式布置,即纵向等距布置3列,横向等距布置3行,其中第2列布置在缩比燃烧室的中部位置,第1列和第3列布置在靠近缩比燃烧室的两侧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比燃烧室的收缩比、缩比燃烧室内的压力和流强均与全尺寸燃烧室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比燃烧室上设置有石英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石英玻璃内侧的缩比燃烧室内设置有气膜隔板。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喷嘴稳定性评定装置进行喷嘴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喷嘴安装:将燃料腔内位于中部的喷嘴更换为待评定双组元喷嘴,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的氧和燃料的供给管路处于关闭状态;在燃料腔的两侧壁安装双组元喷嘴,在燃料腔的两侧壁至燃料腔的中部位置,依次间隔布置若干个单组元喷嘴和若干个双组元喷嘴;将所有单组元喷嘴仅与氧管或燃料管相连接,并保持通气状态;将所有双组元喷嘴均与氧管和燃料管相连接;
第二步,每个双组元喷嘴中的氧气喷入和燃料螺旋液膜形成:氧气从氧入口喷入,燃料通过燃料入口,从燃料入口的切向孔喷入,经过第一步中与双组元喷嘴相连接的燃料管,在遇到挡油环后,形成螺旋液膜;
第三步,每个双组元喷嘴中氧和燃料的混合:第二步形成的螺旋液膜,在进入缩比燃烧室前,与氧气在缩进室内相混合;
第四步,每个双组元喷嘴的喷射及燃烧:第三步混合完成的双组元喷嘴液体燃料,在进入缩比燃烧室后经过雾化蒸发混合,进入燃烧阶段;
第五步,一阶横向振荡频率激发:一方面通过对缩比燃烧室进行声学设计,使缩比燃烧室的一阶横向振荡频率大于一阶纵向振荡频率;另一方面,由于第四步中每个双组元喷嘴的燃烧,故每个双组元喷嘴处的温度较高;每个单组元喷嘴不燃烧,故温度较低;而在第一步中,每个单组元喷嘴和每个双组元喷嘴间隔布置;这样,缩比燃烧室从两侧壁至中部,将形成横向温度高低间隔交叉分布,温度较低处气体密度大,温度较高处密度小,从而造成气体由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移动,进而使一阶横向振荡频率首先激发,模拟全尺寸燃烧室的横向压力振荡;
第六步,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的稳定性评价:打开待评定双组元喷嘴中氧和燃料的供给管路,并点火燃烧,评价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的稳定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为:在实验过程中,当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点火燃烧后,缩比燃烧室横向振荡加剧时,表明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稳定性较差;当缩比燃烧室横向振荡不变时,表明待评定双组元喷嘴不会对缩比燃烧室稳定性产生影响;当缩比燃烧室横向振荡幅度减小时,表明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稳定性良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对待评定双组元喷嘴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材质,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50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禁止吸烟语音警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防溺水安全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