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地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6501.X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2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古王荣;张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2 | 分类号: | H01H3/32;H01H1/64;H01H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71007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力开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接地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高压断路器领域,组合电器产品需要有接地开关装置,在产品检修时,为了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实现内部导体需要可靠接地,并可实现快速接地,但是现有的结构较为复杂,点接触采用梅花触头,体积大,可靠性低,适用范围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能够满足可靠接地开关装置。
一种接地开关装置,包括通过绝缘板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躯壳和第二躯壳,设置在第一躯壳内的传动装置和第二导体,设置在第二躯壳内的第三导体和第四导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躯壳与绝缘板之间的第一导体;
第一导体内部通过第一弹簧触指与第二导体电连接,外部通过连接线与第二躯壳电连接;
第三导体一端通过绝缘件固定在第二躯壳内,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触指与第四导体电连接;第三导体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导体的插接端配合的静触头;
传动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拐臂,第二拐臂和穿过第一躯壳设置的转轴;第一拐臂设置在第一躯壳的内部,其自由端连接第二导体的驱动端;第二拐臂设置在第一躯壳的外部,其自由端连接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优选的,静触头外部设置有固定在第三导体上的第一屏蔽,静触头上设置静弧触头;当第二导体与静触头合闸动作时,第二导体与静弧触头先接触;当第二导体与静触头分闸动作时,第二导体与静弧触头后分离。
优选的,第一导体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导体直线运动的第一套环;第一套环设置在第一弹簧触指靠近第二导体的一端。
优选的,第一躯壳外部在第二拐臂的转动路径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
优选的,第二导体的驱动端设置长条槽,第一拐臂的自由端通过轴销铰接在长条槽中。
优选的,第二导体的插接端设置铜钨触头。
优选的,第三导体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第四导体直线运动的第二套环;第二套环设置在第二弹簧触指靠近第四导体的一端。
优选的,第三导体与绝缘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屏蔽。
优选的,转轴通过设置在第一拐臂两侧的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躯壳上,转轴位于第一躯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挡圈,另一端在轴承与第一拐臂之间设置油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传动装置中内外两个拐臂的联动设置,使得驱动机构中输出的操作动力,能够利用两级拐臂的转动实现两级加速,从而保证了对分合闸的快速操作和执行,同时拐臂的转动灵活,机构简单,可控性好;同时利用第一导体和第四导体作为接线的输出端,并通过弹簧触指与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分别连接,从而将动作导体与接线导体实现分离,一方面保证了动作的可靠和稳定性,不会受到接线位置以及接线方式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保证了接线的可靠和稳定性,不会受到分合闸运动时对接线的影响,而且便于分别对每个导体进行维护和更换,结构更加简单,维护方便快捷,设计合理巧妙,成本低廉利于加工,通断性能和连接性能均十分的可靠,能够直接敞开使用,也能够密封一定的气体进行操作,适应范围广。
进一步的,屏蔽安装在静触头上,静触头安装在导体上,安装方法节省空间,连接可靠,动侧采用螺旋弹簧触指,通流能力大,导电性好。静侧采用指型触指,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屏蔽上可带铜钨,防止烧蚀。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套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带润滑功能,耐磨性性好,可以定位动触头。
进一步的,能够进行调节的限位装置,保证触头的行程在规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采用长条槽和销活动的铰接后,能够把旋转运动转动为直线运动,并且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通过限位装置的调节,保证触头的行程在规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接地开关在开断过程中产生电弧,铜钨触头耐烧蚀,可以提高触头的寿命。
进一步的,挡圈和第一盖板对转轴进行限位,可以防止轴销在转动过程中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所述结构的分闸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所述结构的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所述结构中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6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