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焰放热率脉动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6657.8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威;韩启祥;武郁文;杨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6 | 分类号: | G01N25/2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吴庭祥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放热 脉动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动测量装置,具体讲是一种火焰放热率脉动测量装置,属于非接触的燃烧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温度可以达到2000K以上,而总余气系数则减小到1.1左右,所以容易产生振荡燃烧。对振荡燃烧显现的研究需要对燃烧室的放热率脉动进行实时测量。放热率及温度的测量是振荡燃烧现象的重要参数。而发动机燃烧过程与大多数燃烧现象一样,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组分。这些中间产物对研究火焰的形成、发展和放热率及温度的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中效果最好的对温度进行光学测量的技术手段是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它不仅可以检测燃烧场中一些重要的燃烧成分(如OH,O2,NO,CH等)在燃烧过程中的二维组分分布外,还可以定量测量燃烧火焰温度场分布。该技术对燃烧过程无干扰,可以进行精确测量,而且时空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纳秒,空间分辨率微米量级),二维测量,具有可视性,形象直观。但是该类设备价格昂贵,很多从事燃烧方向研究的院校无力购买,而且其设备复杂,国内还无法自己生产。
常规的测量手段是热电偶,热电偶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但是热电偶存在两个重大缺点。首先,其热电偶必须要插入流场之中,测量燃烧室中稳定器后回流区处的温度会,对流场产生较大影响;其次,不能测量动态温度变化,热电偶测量时间长,即随着温度的变化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稳定的温度输出。
2014年08月06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225315.6,公开了一种基于紫外激光吸收光谱的非接触式火焰温度及OH基浓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包括Nd:YAG激光器、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小孔光阑、分束镜、一号光电探测器、二光号电探测器、燃烧器、氧气气瓶、氮气气瓶、燃料气瓶、一号流量计、二号流量计、三号流量计、预混罐、示波器、计算机。该方法可以同时定量测量火焰温度及火焰中OH自由基浓度信息,并且由于染料激光器具有非常广泛的调谐范围,其具有测量多种火焰中自由基组分的潜力,丰富了激光燃烧诊断的测量范围,给燃烧学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2010年12月1日,中国发明专利CN101625269B,公开了一种同时监测燃烧火焰温度场和中间产物浓度二维分布的方法,包括火焰探测装置、分光装置、滤波装置、探测处理装置。火焰探测装置包括火焰窥镜装置及其前端的广角镜和冷却套筒,火焰辐射光经窥镜装置传递给分光装置,分光后经滤波装置得到四路中心波长不同的窄带光信号。该发明能够实时并同时监测火焰中间产物浓度和火焰温度场的二维分布。但上述装置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较多,实现复杂且设备价格昂贵,如激光器和CCD探测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火焰放热率脉动测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焰放热率脉动测量装置,包括滤光片、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电源、放大电路和开关电源;所述滤光片设置于光电倍增管的入光口上,所述光电倍增管分别连接负高压电源和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连接开关电源。
本发明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两级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引脚2连接光电倍增管,输入端引脚3接地,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引脚1与输入端引脚2之间连接反馈电阻R2,反馈电阻R2上并联反馈电容C3;所述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引脚1与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引脚2之间连接输出电阻R7,输出电阻R7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引脚1,第二级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引脚3接地;第一级运算放大器和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引脚8和引脚4分别连接开关电源。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级运算放大器和第二级运算放大器正负电源端均串联RC退耦滤波节。
本发明中,所述RC退耦滤波节包括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两级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其一端连接两级运算放大器,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容量不一。
本发明中,所述输出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容C7的一端,电容C6、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形成一π型滤波。
本发明中,所述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430nm,带宽为10nm。
本发明中,所述光电倍增管为侧窗型光电倍增管,其波长为185nm-71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6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