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6854.X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0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华;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燃烧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生产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都会有一部分可以进行焚烧,焚烧时肯定会有热量的产生,如果该热量可以被充分的使用,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热量,并且会减少白色污染,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垃圾烘干器、蒸汽发生器、渗滤液池、余热锅炉、空气余热器、给水预热器和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所述垃圾烘干器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与余热锅炉通过管道连接,且蒸汽发生器连接渗滤液池和给水预热器;所述余热锅炉设置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一侧,且余热锅炉和生活垃圾焚烧炉均与空气余热器5管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管线连接浴室、室内用暖和太阳能集水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浴室、室内用暖、太阳能集水筒和蒸汽发生器上设置有加压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通过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并使用,不仅节省了燃气、燃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且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垃圾集中焚烧处理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燃烧的热能可以用于人们生活使用;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垃圾烘干器1;蒸汽发生器2;渗滤液池3;余热锅炉4;空气余热器5;给水预热器6;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7;浴室8;室内用暖9;太阳能集水筒10;加压泵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生活垃圾燃烧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垃圾烘干器1、蒸汽发生器2、渗滤液池3、余热锅炉4、空气余热器5、给水预热器6、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7;所述垃圾烘干器1与余热锅炉4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2与余热锅炉4通过管道连接,且蒸汽发生器2连接渗滤液池3和给水预热器6;所述余热锅炉4设置在生活垃圾焚烧炉7一侧,且余热锅炉4和生活垃圾焚烧炉7均与空气余热器5管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蒸汽发生器2通过管线连接浴室8、室内用暖9和太阳能集水筒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浴室8、室内用暖9、太阳能集水筒10和蒸汽发生器2上设置有加压泵A。
本发明实现节能的作用原理为:首先垃圾烘干器1对集中好的,垃圾进行烘干,然后垃圾在生活垃圾焚烧炉7中进行焚烧处理进而为余热锅炉4进行热量供应;蒸汽发生器2在余热锅炉4的作用下进而可以实现锅炉余热的使用;蒸汽发生器2的内部水蒸气或者热水经过加压泵的作用进而实现热源被人们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6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