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密度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7078.5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6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679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密度 银杏 采叶林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杏树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高密度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用途广泛。银杏的传统种植方法是:先培育银杏苗,二年后移栽银杏幼苗。多用林种植密度为110株/亩,采叶林密度1300株/亩。一般银杏成长6年量产,8年达产,而具有药性价值的银杏叶只能是树龄在0~25年之间的银杏树,并且树龄越小药用成分含量越高。若采用常规的采叶林和传统采叶林方式种植,前几年含量高的银杏叶亩产量非常低,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效益,农户缺乏种植的积极性。这种银杏传统的种植方法存在周期长、密度低、产量少、品质差等缺点。
当前市场上低树龄高品质的银杏叶需要量非常大,常规的银杏种植常常是低树龄高品质时亩产量很低,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待亩产量高时,银杏树龄偏大,银杏叶品质呈直线下降。因此,亟需一种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的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高密度、超高产量、超短周期、超高品质的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高密度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苗床:银杏种植地块深耕,在耕好的地块上整理好苗床,控制苗床与苗床的行距,施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然后在肥层上盖上一层薄土;
b、播种:每年3月底前播种,播种后,再覆盖5厘米薄土;
c、封闭:种子播种完喷洒除草剂,然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膜;
d、田间管理:包括施肥和除草,所述施肥:采用农家有机肥,并且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施肥;所述除草:第一年全为人工除草,第二年起苗木使用除草剂加以辅助;
e、密度控制:通过逐年自然淘汰加人工控制密度的方法,控制种植密度;
f、采叶:每年7至10月进行采叶。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苗床宽度为1.2米,苗床与苗床的行距为40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每亩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施用总量为5吨,其中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比例为:100:1。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每亩播种400公斤银杏种子,种子播种前用咪鲜胺浸泡。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e中,所述密度控制为第一年15万棵/亩,第二年10万棵/亩,第三年5万棵/亩,第四年1万棵/亩,第五年2千棵/亩,五年以后每亩银杏树的数量保持不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超短周期、超高密度、超高产量、超高品质的特点;打破了银杏常规种植周期长、初期效益低的局面,对银杏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银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成熟的种植技术,压缩银杏产业林的周期,提高低树龄、高品质银杏的产量,解决了一直困扰银杏种植多年的难题,实现了银杏叶产量与质量的同步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种超高密度银杏采叶林种植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制作苗床:银杏种植地块深耕,在耕好的地块上整理好苗床,苗床宽度为1.2米,苗床与苗床的行距最好为40厘米,以每亩施用总量为5吨的有机肥、过磷酸钙,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比例控制为100:1,然后在肥层上盖上一层薄土;银杏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基岩,如花岗岩、石灰岩、页岩上发育的土壤,都能栽培银杏。但是,以选择土层深、质地松,透气性、保水、排水性能俱佳的土壤为最适宜。
播种:每年3月底前播种,每亩播种400公斤,约20万颗,再覆土5厘米,种子播种前用咪鲜胺浸泡,这样可以防止防制病害,保证种子健康发芽。
封闭:种子播种完喷洒除草剂,然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膜;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和除草,其中施肥用农家有机肥,并且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施肥;第一年全为人工除草,第二年起苗木使用除草剂加以辅助;
密度控制:通过逐年自然淘汰加人工控制密度的方法,控制种植密度;具体是这样操作的,使密度为第一年15万棵/亩,第二年10万棵/亩,第三年5万棵/亩,第四年1万棵/亩,第五年2千棵/亩,五年以后每亩银杏树的数量保持不变。
采叶:每年7至10月进行采叶;
烘干:每650公斤鲜叶,出230公斤干叶,以80到90公斤干叶进行打包。
经过试验对比,本发明与传统银杏采叶林具有如下区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丽草蛉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方法
- 下一篇:大别山地区石斛高效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