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监测涂层阴极剥离试验的阵列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147.2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亭;陶乃旺;曾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监测 涂层 阴极 剥离 试验 阵列 测试 装置 | ||
1.一种用于监测涂层阴极剥离试验的阵列测试装置,该阵列测试装置包含有第一测试池(1)、磁铁圈(2)、漏涂孔(3)、橡胶圈(4)、底座(5)、第二测试池(6)、第三测试池(7)、大测池(8)及上盖(9),第一测试池(1)、第二测试池(6)和第三测试池(7)的结构尺寸相同即在每一测试池中均配置有参比电极(10)、对电极(11)和小测池(13),小测池(13)的高度和外径给定,小测池(13)的高度和外径也是每一测试池的高度和外径,每一小测池(13)内配置的参比电极(10)和对电极(11)则被分别插在上盖(9)所对应的电极插入口中,参比电极(10)或是饱和甘汞电极或是Ag/AgCl电极,对电极(11)或是铂丝电极或是不锈钢电极,测试电解液采用天然海水,其特征是:
底座(5)的上端面一周标有0~360°刻度线,底座(5)的对称中心处设有漏涂孔(3),底座(5)内配置有磁铁圈(2)且磁铁圈(2)与电源相连,底座(5)的上端联接大测池(8),大测池(8)内装配第一测试池(1)、第二测试池(6)及第三测试池(7),第一测试池(1)、第二测试池(6)及第三测试池(7)的上端面分别与大测池(8)上端面平齐,其中:
第一测试池(1)的底部通过橡胶圈(4)被固定在底座(5)的0°刻度线上,第一测试池(1)的外径端面距漏涂孔(3)边沿的直线间距控制在0~3mm;
第二测试池(6)的底部通过橡胶圈(4)被固定在底座(5)的120°刻度线上,第二测试池(6)的外径端面距漏涂孔(3)边沿的直线间距控制在3~6mm;
第三测试池(7)的底部通过橡胶圈(4)被固定在底座(5)的240°刻度线上,第三测试池(7)的外径端面距漏涂孔(3)边沿的直线间距控制在6~9mm;
第一测试池(1)、第二测试池(6)和第三测试池(7)通过上述固定方式形成阵列测试装置,该阵列测试装置相对漏涂孔(3)具有三个不同角度和三个不同直线间距,上盖(9)所对应的电极插入口根据所述三个不同角度和三个不同直线间距而定,每个所述电极插入口的孔径分别与参比电极(10)或是对电极(11)的外径相等,上盖(9)的外径与大测池(8)外径相等;
测试时,先在涂有多道环氧防腐涂料的金属样板中心制备出一个与漏涂孔(3)直径相等的人造孔,将阵列测试装置放在金属样板上并使漏涂孔(3)对应所述人造孔,在每一小测池(13)内均加满测试电解液,将第一测试池(1)、第二测试池(6)和第三测试池(7)与电化学工作站联接并采用外加电流法或是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剥离试验,此时环氧防腐涂层/金属样板构成工作电极,并与对电极(11)、参比电极(10)形成三电极体系,在所述三电极体系下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中采用等效电路模型,测试频率控制在0.01-100KHz,测试正弦波信号振幅控制在10mv,通过所述三电极体系下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能够测试出所述三个不同角度和三个不同直线间距的涂层电容值、涂层电阻值、双电层电容值及腐蚀反应电荷传递电阻值,进而监测涂层的阴极剥离状况;
上述漏涂孔(3)的孔径控制在2~5mm;
上述大测池(8)或是小测池(13)均采用耐蚀强度较高的聚酯类材料来制备,该聚酯类材料或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是聚碳酸酯;
所述金属样板需先经喷砂至粗糙度30~50µm、清洁度Sa2½,然后至少涂有两道环氧防腐涂料,涂层厚度不能小于250µ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1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