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静压成型试验的基层回收料级配变化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190.9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寒;常康;汪于凯;刘栋;祁文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静压 成型 试验 基层 回收 料级配 变化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静压成型试验的基层回收料级配变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基层回收料和新集料分别进行筛分试验,获得各档粒径集料以备使用;
(2)根据所要获得的混合料的填料体积和捣实堆积密度估算混合料初始重量,按照混合料配合比,计算各档基层回收料和新集料用量,并进行配料,将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试样;
(3)将混合料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致相同)装入已连接下垫块的静压成型试验标准试筒中,每次用金属棒半球面端均匀捣实25次,将混合料试样表面整平;
(4)用游标卡尺分方向多次测量混合料试样表面距标准试筒顶面距离,取平均值,使混合料试样表面距标准试筒顶面距离控制在3cm,误差±0.05cm以内;
(5)将装好混合料试样的标准试筒,连同上下垫块,放到压力机上,以1mm/min的加载速率加压,直到上下垫块都压入标准试筒为止,最大加载压力不超过200KN;
(6)解除压力后取下标准试筒,将混合料试样顶出放入托盘中,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在混合料试样表面滚动使其散开;
(7)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料进行筛分试验,并对每档混合料进行称重,计算获得混合料静压后的级配曲线;
(8)根据公式 计算,获得试样级配变化的评价指标S,S越大,代表集料混合料静压后级配变化越大,反之则表示级配变化越小;其中k为混合料各档粒径编号,i为各档粒径总数量,pk依次为0.075mm、0.6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通过百分率,p’k为集料静压后相同粒径集料的通过百分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4)中所述的混合料试样表面距标准试筒顶面距离不在3cm±0.05cm以内时,,应调整混合料试样质量,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最大加载压力超过200KN时,应降低混合料试样的质量,直至最大加载压力小于200K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3)和步骤(7)中的集料筛分试验、混合料的填料体积、混合料的捣实堆积密度、混合料设计级配和试验标准试筒的选定应遵循《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中的相关规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1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